豐原鎌村客庄為過去菸葉全盛時期有近八成的家戶都種植菸葉,
是鎌村重要的產業,過去曾有百餘棟菸樓,目前僅存的大阪式菸樓已成為
豐原境內的特殊建築與人文景觀。
1732年清雍正年間,潮州府客家人岸裡社通事張達京與岸裡社平埔族土官
潘墩仔獲得允許開墾此地,其後自中國大陸引進男丁,闢建貓霧捒圳(後稱葫蘆墩圳),
灌溉範圍廣大。
乾隆初年閩人廖舟率眾入墾,
隨後改稱為「葫蘆墩」,屬貓霧梀之梀東上堡。
道光四年(1824),闢建八寶圳,使得豐原與鄰近地區(今神岡區、大雅區、潭子區)
等地阡陌縱橫,良田處處,讓市街日益繁榮,甚至逐漸超過平埔族岸裡社。
與此同時,巴宰族因「割地換水」政策,失去原始居住地,
遂移居至南投縣埔里鎮愛蘭里一帶。
1905年葫蘆墩驛(今豐原車站)建置,豐原成為中部的往來交通要道。
1912年台灣製麻株式會社在豐原設立,並在南嵩里與田心裡一帶種植菸草與黃麻。
1915年起,八仙山林場開始伐木,豐原成為木材貯放、轉運與加工的重要據點,
使得市區日益繁榮。
鐮村里舊名鐮子坑口,位於現豐原市東南端,
其東起於金崠山,西至旱溪水,北至烏牛欄溪,南臨潭子鄉新田村,
原為平埔族烏牛欄社之生活範圍,漢人林良明為此地之首墾戶,
此人為大戶人家擁有許多佃農與長工,為鐮村開挖灌溉溝渠引接八寶圳水,
開闢良田種植稻米,其子林慶通飽讀詩書亦為保正,為本村建樹良多,
留下許多文化資產,
本村於日治時期引進菸草、甘蔗種植,
二戰末期此地山坡地種有大量之樹薯,供應因戰爭缺少米糧之豐原郡內居民,
戰後稻米、菸草進入全盛時期,菸草更是本村最重要收入來源,
最多時期本村擁有103棟菸樓,
民國47年左右有人開始嘗試種植洋菇等之新興作物,
50年後菸草因需高勞動力而漸減但玫瑰、葡萄陸續加入,
葡萄種植技術精進品質優良,
至民國68年更是聞名於全國之農產,
鐮村首創在各電視台播放葡萄觀光果園之廣告,
70年新的社區在鐮村建造完成,
大量新住民移入,工廠陸續進駐,
今鐮村已是工商發達交通便利之
現代化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