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和十年(1935)4月21日發生大地震,舊名「墩仔腳」的內埔庄遭到重創,
當時全庄除了庄役場之外幾乎夷為平地,而內埔庄役場在當年便完成災區清理重建,
並配合同年10月10日到11月28日的始政四十週年紀念臺灣博覽會慶祝活動
與11月的內埔庄協議會議員選舉的相關事宜。
而為了追悼亡者,
該庄立有「大震災內埔庄殉難者追悼碑」。
1935年新竹–臺中地震是一起發生於1935年4月21日清晨6時2分16秒的地震,
其芮氏規模為7.1,震央位於臺灣臺中市北北東30公里處的大安溪中游。
因其震央位於今苗栗縣三義鄉鯉魚潭水庫及關刀山一帶,又名關刀山地震;
又因內埔屯子腳(舊稱「墩仔腳」,今臺中市后里區)及清水街(今臺中市清水區)
一帶災情最為慘重,又名后里大地震、清水大地震、
屯子腳大地震或墩仔腳大地震。
該地震有感區域幾乎遍布臺灣全島,
並造成新竹州及臺中州(約今新竹縣市、苗栗縣、臺中市一帶)
3,276人死亡,12,053人受傷,
房屋全倒達17,907戶,半倒則有36,781戶,
是自1906年梅山地震後再度重創臺灣的地震,
也是臺灣有史以來傷亡最慘重的自然災害。
之後臺灣總督府設置「震災地復興委員會」推動災後復興事業………
重度以今台中市后里區最為嚴重位於區公所後方鎮安宮旁,
全名「大震災內埔庄殉難者追悼碑」,為紀念當年之大地震殉難者而興建,
每年是日,鄉公所於碑前廣場舉辦追悼法會,
由區長主祭,地方人士及殉難者遺族陪祭。
原於舊后里國中校區建立的「大震災內埔庄殉難者追悼碑」,
於民國55年震災30周年紀念時遷移至現址。
其形式乃是在一及膝高的大平台上矗立一碑體,
碑頂使成尖切角,頗似埃及之方尖碑。
平台四周有鐵鍊與短石柱形成圍欄。追悼碑本體的基座乃由平台對角線所界定出
的四道渦卷狀支柱所形成,其上承接一方體,原應刻有受難者名單,再上方為有
「大震災內埔庄殉難者追悼碑」字樣之方尖碑體。
賴區長強調,墩仔腳大地震至今已數十年,
由於后里有穿越的地震帶,為避免地震再發生,
造成人民生命財產的傷害,
致希望地方各界重視防範地震發生,
以減輕損失…….
近來有居民以為不祥,希望遷走,
真是令人匪夷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