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7284275.JPG - 豐原  朴子里  張家古厝(意忍堂)

清康熙五十年(1711)平埔原住民巴宰族社民,受瘟疫侵襲,

頗有死傷,張達京熟練中醫,他以草藥為社人治病,活人無數。

社人感激涕零,阿穆賜以女兒為妻,其餘諸社頭目皆以女妻之,

張達京成為番仔(原住民)的駙馬,共娶得六名平埔族公主,

俗稱「番仔駙馬」。

P7284258.JPG - 豐原  朴子里  張家古厝(意忍堂)
P7284259.JPG - 豐原  朴子里  張家古厝(意忍堂)
P7284260.JPG - 豐原  朴子里  張家古厝(意忍堂)
P7284263.JPG - 豐原  朴子里  張家古厝(意忍堂)
P7284264.JPG - 豐原  朴子里  張家古厝(意忍堂)

 

雍正元年(1723)原漢紛爭時有所聞,清廷需要幹練人士奔走協調,

遂舉張達京為岸裏社第一任通事。他既是官方通事,又是岸裏社頭目的駙馬,

人又精明幹練,很快就成為岸裏九社的重要人物。

P7284261.JPG - 豐原  朴子里  張家古厝(意忍堂)
P7284262.JPG - 豐原  朴子里  張家古厝(意忍堂)
P7284265.JPG - 豐原  朴子里  張家古厝(意忍堂)
P7284266.JPG - 豐原  朴子里  張家古厝(意忍堂)
P7284267.JPG - 豐原  朴子里  張家古厝(意忍堂)

 

 

初至台中平原,即以此地廣闊卻雜草叢生,荒蕪閒置,至為可惜,

興修水利,披荊斬棘以啟山林,因而日後引渡閩粵移民湧至,

奠定拓荒台中盆地北緣的基礎。


P7284269.JPG - 豐原  朴子里  張家古厝(意忍堂)

P7284268.JPG - 豐原  朴子里  張家古厝(意忍堂)

P7284270.JPG - 豐原  朴子里  張家古厝(意忍堂)
P7284275.JPG - 豐原  朴子里  張家古厝(意忍堂)
P7284276.JPG - 豐原  朴子里  張家古厝(意忍堂)
P7284277.JPG - 豐原  朴子里  張家古厝(意忍堂)
P7284278.JPG - 豐原  朴子里  張家古厝(意忍堂)

他先與社番訂立合同,以割地換水方式取得土地權,更邀同漢人出資

開鑿葫蘆墩圳,從樸仔籬口(即今石岡水壩西南處)築埤引進大甲溪溪水,

圳長四十餘里,凡千餘甲盡蒙其利,不但荒埔變為良田,

而且稻米亦豐收,葫蘆墩米因而聞名海內外。


P7284272.JPG - 豐原  朴子里  張家古厝(意忍堂)
P7284273.JPG - 豐原  朴子里  張家古厝(意忍堂)
P7284274.JPG - 豐原  朴子里  張家古厝(意忍堂)

 

如此數十年下來,張達京成了中台灣的首富,

他所組織張振萬墾號「六館業戶」並邀集該區域的有錢人一同投資

土地開墾事業,以張達京為首,秦登鑑、姚德心、廖朝孔、江又金、

陳周文等六人,遍及大台中地區,

DSC_6959.JPG - 豐原  朴子里  張家古厝(意忍堂)
DSC_6960.JPG - 豐原  朴子里  張家古厝(意忍堂)
DSC_6961.JPG - 豐原  朴子里  張家古厝(意忍堂)
DSC_6962.JPG - 豐原  朴子里  張家古厝(意忍堂)
DSC_6963.JPG - 豐原  朴子里  張家古厝(意忍堂)
DSC_6964.JPG - 豐原  朴子里  張家古厝(意忍堂)
DSC_6965.JPG - 豐原  朴子里  張家古厝(意忍堂)

包含臺中市市區、豐原、神岡、大雅、潭子等處。

甚至西達海線的清水,南邊直到彰化市、芬園鄉,

都有他名下的土地。

P7284284.JPG - 豐原  朴子里  張家古厝(意忍堂)
P7284285.JPG - 豐原  朴子里  張家古厝(意忍堂)
P7284286.JPG - 豐原  朴子里  張家古厝(意忍堂)

 

張達京在大台中長年的經營,使自己變成富豪,

使台中平原布滿漢人墾民。

朴子口聚集著不少張姓族人,三合院堂號多為金鑑堂;

有間隱身在巷內的古厝堂號用的是意忍堂…….

P7284282.JPG - 豐原  朴子里  張家古厝(意忍堂)
P7284283.JPG - 豐原  朴子里  張家古厝(意忍堂)

 

唐代時號,據史書記載,當時的鄆州有人曰張公藝,

九代同居,竟和和睦睦,相安無事,唐高宗甚是好奇便問其故,

張公取出一張紙寫了一百個忍字,

 

P7284271.JPG - 豐原  朴子里  張家古厝(意忍堂)
P7284279.JPG - 豐原  朴子里  張家古厝(意忍堂)
P7284280.JPG - 豐原  朴子里  張家古厝(意忍堂)
P7284281.JPG - 豐原  朴子里  張家古厝(意忍堂)

唐高宗十分讚譽並親書百忍義門四個大字,

從此各地張姓大都以百忍為堂號,並列為祖訓。

 

其後人亦以此為堂號………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