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湖福安宮,位於彰化縣溪湖鎮,咸豐5年(1855)遷建於現址,
主祀神為天上聖母,是溪湖鎮兩大媽祖信仰中心之一。
溪湖地名由來係早前此地有東螺社平埔族人阿力重長、阿束梯茅、
阿這那三兄弟於清乾隆年間在此開墾招佃,其祖父因為本地有溪有湖
而命之地名。
所謂『溪』是指當時的『大突溪』,
當時是濁水溪的主河道,現在名為『舊濁水溪』,
『湖』指的是『崙仔厝湖』和『沙仔湖』兩個大湖,
分別位於溪湖糖廠鐵道兩旁。
另有一說,溪湖從前叫做「湖厝」,
位於彰化縣內略中央的位置,有舊濁水溪及麥嶼厝溪中段斜貫而過,
支流環流於此,其周圍又有許多沙丘群,因為溪道環流,所以
取其「溪」,盆狀低地稱「湖」,合併而成「溪湖」。
目前福安宮的創建年代有兩項說法,
第一項,地方文獻;
民國75年(1986)《溪湖鎮誌》敘述嘉慶9年(1804)。
民國80年(1991)福安宮〈天上聖母聖紀〉碑記,說明「民國前109年建立」
(約嘉慶7年) (1802)。
依據明治37年(1904)《臺灣堡圖》清晰可見福安宮於今址,
明治42年(1909)福安宮所在地溪湖莊131番地之《土地臺帳》
書寫業主是「公業天上聖母」和「祠廟敷地」,
可知咸豐5年(1855)福安宮應已在現址建廟……….
從溪湖地區漢人開發史的角度,審視在地居民的歷史記憶,
福安宮在咸豐5年(1855)之前遷建三次亦有可能。
昔時本地先賢信士,
鑒於鄉村民眾篤信神佛,而蓋廟宇可安神像,
故募款興建竹造廟宇,座落今溪湖分局南側,
由鹿港舊祖宮分傳正湄洲聖母之香煙,
恭彫神像供奉於本宮為主神,香火鼎盛,濟世救人,有口皆碑,
致信徒日增,鄉紳前輩遂商議募款捐地,歷盡艱辛,克服萬難,
經過三次遷建至現址,
再於民國四十四年、五十一年、六十四年三次
分別由前管理人楊文開、楊宰前重建委員會第一屆主任委員楊滄浪,
第二屆主任委員楊連基及兩屆副主任委員何挨、
楊瑞泰、吳萬、顏春貴、楊永來、楊昌格等
合力籌募款項,在現址重建,
現今二樓磚造廟宇,聖潔、莊嚴、古色古香。
即當時形成之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