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山處於台灣東北角,迎向東北季風,
故山之高處景觀以芒草耐寒植被為主,
與大屯山相似,都以菅芒浪白之秋景著稱。
五分山的傳統登山路線,登山口位於106縣道73公里處的
李家祖祠(光孝祠),
穿過宗祠的山麓門,爬上石階,抵達光孝祠,
祠堂旁的小徑即是五分山登山口。
不過這條路線的路況不佳, 接近峰頂時又得鑽於芒草箭竹中,
若不是熱愛登山者,不可輕易嚐試。
瑞芳李家是北臺灣的望族之一,由今新北市瑞芳區出身的礦業鉅子李建興
與其弟李建炎、李建成、李建川(李四川)、李建和等人與後裔組成。
李家眾兄弟皆是礦業名人,與基隆顏家並稱。
李家祖籍福建省泉州安溪縣歸善鄉依仁里石聖堡廣孝大路厝,
李建興曾祖李庇於道光二十年(1840)五月帶著母親翁氏,
子聯霸、聯淵、聯錦遷臺,
於瑞芳庚子寮登陸。
原本住在淡水廳石碇堡𫙮魚坑莊滴水仔,
五年後遷到新寮大尖後。
李聯霸生八子,第七子李百祿(字「伯夷」)為李建興之父[6]。
1919年李建興開設公司,承包基隆炭礦會社的礦區,
1934年創辦瑞三炭礦,在瑞芳、基隆各地開礦,
承包了許多基隆顏家與
三井集團的礦業,聲勢大振。
昭和五年(1930),李建興舉家遷居瑞芳,興建「義方居」、
設義芳商行。昭和九年(1934)三井財團認為礦源枯竭,放棄開採,
李建興則認為仍有煤礦可採,遂承租三井的礦場,與弟弟們開設「瑞三礦業」。
而後因成功開採大量煤礦,產量達到全臺之冠,因而累積大量財富,
並再拓展武丹坑、士林鑛業。
在這一時期,李建興也出任瑞芳街協議員、瑞芳信用組合長等職。
李建興在二次大戰後仍繼續經營煤礦,並經由丘念台介紹,
於民國34年(1945)加入中國國民黨。
另外李建興被派任為瑞芳鎮鎮長,於同年11月27日上任。
戰後,李建興被選為首任瑞芳鎮鎮長,
1947年二二八事件時,李建興協助整頓地方秩序,
被意圖不軌的外省官吏指為叛亂分子,險些被害。
後白崇禧將軍巡按臺灣,
查明真相,李家才免於其難。
1948年李建興、李建和兄弟等資助
「三重工業職業學校」遷徙至瑞芳,今稱瑞芳高工。
1950年李建興出任「石炭調整委員會」會長,
任期三年內著有《臺煤管制實況》一書。
1960年出任中華民國中央銀行理事。
1979年中華徵信公佈「臺灣百大企業」,
瑞芳李家的企業「瑞三礦業」名列七十三。
李建興專心事業,李建和則深入政壇,擔任台灣省議會議員,
履選必上,幾乎無限期連任,又擔任台灣區煤礦業同業公會常務理事、
基隆區煤礦公會理事長、台灣工礦董事、台灣礦工醫院董事長、
台灣省煤礦礦工委員會委員、臺北縣紅十字會會長、指南客運董事長、
基隆客運董事長、海山海洋企業董事長、第一產物保險董事長、
大眾日報社長等等,事業之盛,不勝枚舉。
李家第二代也頗具實力,
李建和之子李儒謙、李儒將,均曾任基隆客運董事長。
李建炎之子李儒聰多次擔任臺北縣議會(今日新北市)議員,
又當選縣議會議長,
後任增額立法委員。
民國70年(1981)年9月24日,李建興病逝。
10月28日舉行公祭,治喪委員會主委是何應欽,副主委由孔德成、
李雅仙、李登輝、林洋港、俞國華、連震東、陳啓川、顏欽賢等人分任。
當時的總統蔣經國頒發「志行流芳」輓額,並由鄭彥棻、連震東、
李連春、陳啟川為其覆蓋國旗,黃通、鄧翔宇、吳延環、李雅仙覆蓋黨旗。
11月20日,總統府頒褒揚令,次日葬於瑞芳「紹斯園」。
光孝祠前的琦園,豎立著李建興的立像,
紀念著那一段黑金的輝煌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