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的「花崗山文化」,分佈地區包括奇萊平原、
海岸山脈北段等,其中,「花崗山遺址」位於花蓮市花崗山,
1910年日本人興建今署立花蓮醫院宿舍時,首次發現大批史前人類文物,
是東台灣最早發現的史前文化遺址。
依據碳14年代推算,花崗山遺址的年代,
距今約3500年至4500年,為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
遺物出土的範圍相當廣,包括花崗山運動公園北側邊坡,
中正體育館周邊、運動公園北側跑道,
以及被發掘出史前文物的花崗國中籃球場。
日治時期的花崗山公園為一處開放的公共空間,
許多公共建設都位在此處,如棒球場、公會堂、昭和紀念館等,
有一巨石石碑就設立於此,
此石碑最早是日人為紀念因公殉職的軍警所建立之表忠碑。
戰後,石碑上的文字先被改為「臺灣革命先烈紀念碑」,
後來則變為「美崙國中創校沿革史紀念碑」,
石碑也從花崗山上移至美崙國中操場旁。
花崗山上有花蓮港燈塔,是一座不靠海的燈塔……..
位於花蓮港花崗山,為一高大的方形鐵架,
與花蓮氣象觀候站的白色鐵塔毗連一旁,
位於花蓮港花崗山(花蓮街1號),原為鐵造燈桿,
1909年以安平燈桿移設,桿身高度10公尺,初裝煤油白色定光燈,
光力約100支燭光。
1913年改用白色電石氣燈,每2秒1閃,
1931年換裝綠色定光電燈及至民國49年再改為白色連閃光。
之後因該燈桿高度不足,光度不強,外海船隻不易望見,
故於民國53年改建為鐵架燈塔,改裝五等交流電閃光燈綠連
閃光,每12秒連閃3次,光力1,200支燭。
花蓮港燈塔桿身僅高度10公尺,燈桿高度不足,光度不強,
目前是無法提供外海船隻的安全保障。
民國53年時有將燈杆拆除,改建為鐵架燈塔,
增高為今日的28.4公尺,
由於地點視野良好,
因此花蓮港燈塔的燈器與
其他鐵塔式燈塔相比來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