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甲「瑞蓮堂」梁宅為四合院,坐北朝南,二進四護院,
西式門院、四周有圍牆, 共有四兄弟共持有一分權益。
大正一年(1914)興建時,全由梁金波先生籌劃,
宅第柱大部份是由大陸進口福杉,
廳堂隔間木材是用台灣紅檜,屋耳是磚包土,磚塊來自化, 所包是當地田土,
取土後形成一魚池,當時梁家為興建此,花費三萬元,先後賣出數甲土地,
梁宅精緻的雕刻,和完整的外觀,
至今仍被譽為大甲地區三大民宅之 一。
依據大甲田野調查史記指出,
大甲鎮位於台灣中西部海岸,全鎮只有鐵砧山附近是丘陵地,
其宅都是平原,而大甲鎮一帶土地肥沃,很早以前就有平埔族在此開墾定居,
自從清朝熙年間,福建東東地區漢人才逐漸的選至台灣,
大甲鎮亦是漢人移墾之重地。
漢 人移居大甲區二百多年的歷史中,經過清政府及日本政府統治,
有著不同階段的經濟發展,所以民宅建築上特具有不同特色,
第一階段蓽路籃褸,建材簡陋,大致是 土屋芧舍。
為了防衛外來盜匪入侵,民宅竹林密佈,住宅牆身留槍孔,
由於開拓土地和輪番防守的因素,族員遷居者少
,歷經數代聚居一處由原來的舊宅為中心向外 擴建,
形成族群聚落。
民國七十九年,有大甲地區熱衷人土的關心展開調查古建築保存工作,
且有圖書館管理員雷養德等人士,調查了大甲鎮十間民宅,
其中梁宅最具有傳統古意。
梁 宅講究地理形勢,屋後有山,屋前有魚池,
西周種植竹林用聚氣,庭院中更設有卦暗溝排水,
值得一提的是梁宅的雕刻方面都相當精緻,展現出統建築匠師的技術及 水準,
外觀具有中國傳統古味,彩繪色彩鮮麗,花、樹、鳥、獸、動態,
歷史人物造形,讓人感到栩栩如生,木樑雕刻精緻,
在古宅建築中,堪稱一品建築…….
梁宅先祖梁比美為福建省泉州府南安詩山人士,
同治年間渡海來台創業發展,從挑擔兜售什細,到最後開設「泉益記」店號,
可見早期移民來台奮鬥的縮影。
之後與大甲街殷戶黃嚴之女結親,育有五子(一子早夭),
而「瑞蓮堂」後由「泉益記」創辦人梁比美
的四個兒子共同肇建。
清末時期,大安港漸成為中部重要的輸出港,
梁家郊行因經營的米、布生意而大發利市,富甲一方。
遂聘請名所師於大甲城北邊的頂店庄增建住所,
此即為現今所見之頂店梁宅。
梁宅創建始於清末宣統年間,但當時因戰亂而使得建材取之不易,
期間儲蓄甚至一度用罄,延宕至大正三年才得以完工。
前廳大門為雙凹壽式設計,
後廳前廊左右兩側可見癸亥年(1921)之彩繪
與外埕的洗石子蓮花池,
是為第二次修繕工事之加添痕跡,
足彌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