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林老街最令人津津樂道的特色,即是他尚未發展為觀光取向的老街形態,
當地坪林人真正生活的好所在,以前坪林老街剛發展的時候,建築的材料幾乎是
就地取材往北勢溪中敲打石板,造就老街上隨處可見石板屋的景況。
坪林在清治時期早期乃被歸為蕃地,街庄行政區並未出現在文獻上,
至道光元年(1821)漢人周嘉之進入開墾,陸續才有金福安墾號等在坪林尾、
九芎林及𩻸魚堀入墾,光緒年間擴至闊瀨、大舌湖與鷺鷥岫等處。
為了防止原住民入侵,墾號多募隘勇,
區內除了墾戶之外很少有漢人移入,以墾戶、佃戶、隘首及
隘勇成自治形態,原屬淡水廳淡水堡,後改隸拳山堡,
光緒元年(1875)再改隸文山堡。
日治時期以後,坪林屬深坑廳或文山郡轄下,
明治42年(1909)到大正8年(1919)間因糧食匱乏而曾歸宜蘭廳管轄。
坪林區早期開發乃由北而南,以淡蘭古道為主要交通路線,
隨著嘉慶和道光年間噶瑪蘭的開發,
區內發展出多條淡蘭間的交通路線……….
北勢溪中敲打下來的石板築成的石板牆、及兩層樓的閩式建築,
是從日治時期就已存在的老房子,也是這條老街的特色。
坪林老街至今尚未發展成觀光型態的老街,以保坪宮為中心點,
過去是整個坪林的經濟活動中心,沿街有糊紙店、賣豆腐的小吃攤、
五金雜貨行、茶莊等,主要供應當地居民日常生活所需,
除了聞名全臺的坪林包種茶外,經營茶葉老店的店主人,
都還保有早期壓製茶籽油及茶皂等技藝。
所以許多老商號都有將近50年歷史,近年來雖然商業活動大都外移,
但也因此老街找回了寧靜和悠閒,尤其經過公所的整頓之後,老街其實
沒有沒落衰敗的感覺,無論平日或假日,都不會有過多的遊客
把這裡擠得鬧哄哄的,
坪林人真正地生活在這條老街上,區公所、警察局、
農會也都圍繞著這條老街而設立,所以遊客也很喜歡在這裡走走逛逛,
看看石板古厝,逛逛傳統柑仔店,
想像一下時光倒流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