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井原本稱之為「茄投庄」,
日治時期大正九年)地方改正時(1920)才取庄內「龍目井」
之頭尾二字而改稱為「龍井庄」。
龍目井為此區境內之古蹟,《彰化縣志》中記載道:
「龍目井,泉清味甘,湧起尺許,如噴玉花。井旁二石,狀似龍目,故名。
里人環井居,竹籬茅舍亦饒幽致」。
龍目井位於龍井區龍泉里龍目井巷。
相傳該井的泉水湧自一棵老樟的樹根中。
先民開拓臺灣,已經就發現。
清領初期,彰化建城,因彰邑水鹹,此井水甘,
城廓幾乎決定建於此。
水裡港最初建於清乾隆年間,緊鄰大肚溪出海口,
故有資源豐富的潮汐生態,每當退潮的時候,可見小螃蟹等
生物在泥沼之中。
龍井地方,昔為帕瀑拉平埔族水裡社社址,
目前靠近山的區域仍有水裡社地名。
龍井堤防自行車道東起本區與大肚區交接處,西至臺中火力發電廠東側,
全長約5.3公里,平均路面寬4公尺。車道兩側除設置造型護欄,維護民眾騎乘安全外,
因堤頂視野寬廣,沿線設置觀景台、休憩涼椅及栽植蔽蔭樹木等,
是一設施相當完善的綠廊道。車道結合週邊景觀設施,
沿途依序有享譽全台的金蘭西瓜園區、高灘地整治而成的健康步道及籃球場、
銀髮族常於此舉辦球賽的河濱槌球運動場、河濱公園、
潮間帶浮游生物帶來豐富漁獲的麗水漁港、
賞鳥區及歷史悠久的福順宮等,
是親子踏青攬勝的絕佳去處。
康熙40年(1701)大批漳州人自中國原鄉遷徙來臺,
大多從鹿港上岸到湲北,其中有張、陳兩姓族人,沿大肚溪口上岸,
到達水裡港地區拓墾。
水裡港即麗水漁港之前身……….
位在臺中最西南端龍井區的麗水漁港,原為一座發展有百年歷史的老漁港,
因受到鄰近的火力發電廠興建的影響之下,致使漁業發展日漸沒落乏人問津,
幾乎不再有船隻來此捕魚,僅剩少數的膠筏停靠,
後來巧妙地利用堤岸上已荒廢的海巡檢哨站改建為希臘風情藍白基調的觀景平台,
再加上附近設有自行車步道,成為台中適合新人婚紗取景、觀夕照賞鳥、騎單車
看海的絕佳勝地。
每年10月至隔年的5月期間,是主要的賞鳥季節,
可以在此觀賞多樣性的鳥類。接近傍晚的時分,
夕陽餘暉灑落在海平面之上,日落的自然美景不輸高美濕地,
因景致迷人吸引不少外拍愛好者,
特地來此欣賞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