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匏湖是汐止地區僅次於金龍湖的第二大湖,
由於長期封隱,知名度不高,而成為山友口耳相傳的一處祕境。
白匏湖旁有農家,也有道路通達,難以親近是因為它位於聯勤彈藥庫
軍事管制區內,一般民眾無法進入。
民國95年(2006)5月,聯勤彈藥庫發生爆炸意外事件,
造成士官兵死傷事件,引起地方居民恐慌。
於是軍方開始著手彈藥庫遷置計劃。
多年之後,聯勤彈藥庫已全數遷離此地,道路管制亦已撤除。
地方民眾期待未來白匏湖地區能開闢為汐止市民森林公園,
不過目前尚未付諸實施。
白匏湖長期封閉, 至今仍保有樸質風貌。
管制撤除之後,白匏湖也漸漸吸引遊客的造訪。
直行汐止的橫科路到山邊的盡頭,
左轉就會經過原聯勤彈藥庫已撤除的檢查崗哨,
然後順著馬路上行, 沿途路旁不時可看見廢棄的軍事建築設施。
接著抵達第二處檢查崗哨,附近有密集的營區建築及彈藥庫。
道路過崗哨之後,一分為二,取左岔路,
續往上行不久,轉個彎,白匏湖就驀然出現於眼前。
土石路大致沿著白匏湖湖畔而行,
沿途有不少釣客小徑通往湖邊。
湖畔有釣客搭建的一些簡易遮陽亭及釣魚平台。
白匏湖,面積相當遼闊,
據說廣達二十甲,而周遭環山,青叢環抱。
湖名由來應是此處周遭多有白匏子這種樹吧………
按在野桐屬中外形與野桐最為接近者,應推白匏子莫屬。
若以葉形論,野桐葉子較近於闊卵形或圓形;白匏子較接近菱形或菱狀卵形(也就是稍稍狹長些)。
不過,這些許的差別,在辨識上卻幫不上忙(葉形變化多)。
還好,葉背上顏色的明顯差異,讓我們可以輕易區分兩者。
野桐葉背及葉表顏色差異不大,均為綠色(葉背稍為灰綠);
白匏子因葉背密被白色或淡黃褐色絨毛狀星狀毛,呈現明顯的灰白。
灰白的葉背與綠色的葉表差異極大。
白匏子之名也是由此而來。
白匏子也是低海拔常見的大戟科植物,其葉子(陰乾後稱白背葉)。
因具收斂、解毒作用,有人作紫蘇梅時添加了白匏子的葉子,
聽說具有防腐及健胃功能。
白匏湖,四面青山環抱、風景優美,是汐止地區僅金龍湖的第二大湖泊,
因昔日是軍方用地受管制,一般人無法親臨,仍擁有原始風貌,近年因軍方彈藥庫遷移,
才讓這處世外桃源曝光,
湖面平靜、翠綠湖水倒映著綠樹、藍天,
十分靜謐的湖光山色。
由於知道的人不多,僅有釣客出入,目前並未建有環湖步道,
只能從數條小徑至湖畔,定點欣賞湖面風光,湖畔有釣客搭設的釣湖平台、
遮陽小棚可歇息。
不遠處還有白匏二湖、白匏三湖,小巧的湖泊,
有著遺世獨立的氛圍,沿著土石小路可達。
湖旁有小徑通往附近小山丘,
似是保線土徑,有路桶往橫科一帶,
駐足丘頂,可遠眺北二高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