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湖法雲禪寺,簡稱法雲寺,是位於大湖鄉富興村、觀音山上的曹洞宗佛寺,
為台灣佛教四大法脈的法雲寺派本山,開山祖師乃覺力法師。
此寺建立由來,是當地大湖吳姓家族為撫慰在清治開墾當地時,與泰雅族衝突
傷亡的先靈,遂由參學僧妙果法師在1913年邀請湧泉寺監院、曹洞宗第四十八代法子
覺力法師來臺灣,同年向臺灣總督府申請在大湖觀音山建寺,破土興建。
建寺為林朝棟、吳定連等所發起,並設寺產農田四、五甲,租用公有林地八十餘甲。
此寺與獅潭鄉的南衡宮、萬善祠的建立,
皆和屯墾致富的劉緝光、原住民衝突有關。
當地建寺傳說則講此寺對面的鷂婆山為該地有名的惡山,尤其主峰形似鳥嘴,
風水上代表會叼啄人命。當時原住民經常出草,令居住此地的漢族驚恐度日。
相傳當時有一名地理師路過,認為對治惡山之法,唯有在對山設置佛寺。
1914年11月17日,大雄寶殿初步建成。本名「觀音禪寺」,
因寺廟奠基地有如蓮花座上的護法祥雲,所以命名為「法雲禪寺」,
也有許多人稱「法雲寺」。
由覺力禪師擔任開山住持,妙果禪師為副住持,開山後續建禪堂、講堂、
功德堂、研究院、維摩院、華嚴院、長壽院、仁濟院等。
覺力禪師任內,協助派下的妙清法師創立了圓通禪寺、妙本法師姐妹創建毘盧禪寺,
又與弟子真常法師、妙吉法師等組織弘揚淨土法門的阿彌陀佛會總會,
發行《亞光新報》,形成了四大法脈之一的法雲寺派。
1927年,寺身因白蟻蛀蝕一度拆除重建。
1935年4月21日關刀山地震,法雲寺幾成廢墟,佛殿暫移往功德堂。
第二任住持妙果,將辦學重心轉移到圓光禪寺,原處重建轉作造林。
1947年,在達華、妙果法師的奔走下,
從廢墟中建立了三座僧房。
1954年11月9日,大雄寶殿重建落成、海外僑胞捐贈的玉佛舉行開光典禮。
1957年秋,河北籍的釋常照今圓法師來此寺掛單,數年後自命住持,和明恆、妙緣等人
聯合,與原先住持發生繼承爭執,林朝棟之子林增璋、劉群芳等只好介入,妙果就計畫
將該寺改為女眾道場。
妙然自1960年接任後,寺院轉為女眾道場。
法雲寺建築共分三時期,覺力法師所建的閩南式殿宇為第一期,
1933年妙果繼任住持時重建的日式仿唐式殿宇為第二期,
現今建築為妙然法師於1981年所建。
今大雄寶殿採白牆綠瓦唐風式建築,設有日式木造迴廊,周植松樹。
殿中有兩尊法相造型不似中上大乘的釋迦牟尼像,一白一金,
奠基在碧玉大理石上,為1954年迎來的丈二白玉佛和金身。
1963年,大同集團林提灶開闢觀音山環山道路,貫通彼岸橋與法雲寺的交通。
1965年11月19日,藉紀念覺力逝世二周年、妙果逝世三周年的傳授千佛大會,
開山紀念堂、禪堂、講堂、環山道路落成。
1981年再重建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前方廣場,視野可望見汶水溪谷、水尾坪、
汶水老街、雪霸國家公園服務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