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彰化、鹿港繁榮之時,大肚地區因位於彰化進入海岸平原之入口
,且位於大肚溪河口,因此開發較早。
在清康熙年間,即有福建省漳州方面移民前來開墾,與平埔族原住民混居。
至清乾隆年間,陸續有漢人由鹿港及河口移入開墾,農商逐漸發達,
居民也隨之增加,遂成今日之規模。
日治初期,本以大肚、王田、社腳等併稱為大肚區,
大正九年(1920) 再合併汴子頭及井子頭等大肚山台地
聚落為 「大肚庄」。
福山村東西各以王田、社腳村毗鄰,
南以縱貫鐵路海線與營埔村為界,北有知高本圳彎蜒大肚山麓,
自營埔船頭巷向東北望,地勢略高,故昔有「山仔頂」之稱。
地狹人稠,民風淳樸,昔日典型農村,
已轉型為工商聚落,村內「福安宮」為本村信仰中心,
香火鼎盛,主祠朱、李、池三府王爺,距今巳有百餘年歷史。
省道台一線貫穿本村,
沿路各行各業,商家招牌林立,繁華程度僅次於大肚街區。
位於福山村沙田路一段五五六巷內的「穎川家」陳宅,
完成於大正七年(1918),前後營建時間約三年。
陳宅祖籍為漳州金浦,由陳保全創建。(另有資料顯示其居住者為陳金泉)
陳宅為雙進單護龍民宅,格局及規制為中部民宅的典型之一,
前落為「穎川家」,後落為「源榮堂」。
正廳供奉祖先神位,神龕上書「永安居」。
從陳宅營建的各種不同磚材尺寸與材料的配置關係,
可以看出營建者對不同材料間的次序與等級之分。
而前落立面的南洋面磚與洗石子的裝飾,亦可以看出當時一些新材料已傳入本鄉。
陳宅後落的彩繪、書法裝飾堪佳作,
唯年久修,目前屋頂的破損情形較為嚴重,十分可惜。
得知此一古厝的訊息主要緣自於一篇有關台灣彩繪匠師的報導文章 . . . . . .
文章中提及: 這源榮堂之彩繪為「乾司」郭啟薰的作品。
話說清咸同年後,鹿港本土彩繪行業代表人物
以行號「錦益」的郭柳(友梅)為靈魂人物。
鹿港郭家彩繪團隊第二代成員的郭鐘、郭福蔭、郭盼等兄弟,
可視作是郭友梅職場上的支柱,
第三代成員中代表的則有郭瑞麟、郭啟輝、郭啟薰、
以及郭新林等四兄弟;
郭啟薰,業界通稱「乾司」,
一般在彩繪作品上落款常見其別號「貞卿」、「墨痴子」、
「鹿津釣客」、「醉墨軒漁叟」、「痴墨道人」、「玉樹」、「玉樵」;
乾司生於清光緒16(1890)年,民國60(1971)年逝世,享年81歲。
乾司對基礎的作業工料、工法,中階的圖案設計、
髹漆填彩安金裝飾,以及詩文寫作與彩墨
書畫等實務,都能細心求學而有心得。
大正元年,乾司以英雄少年之姿,
先從鹿港後車巷王宅「鶴棲別墅」與鄰鄉福興黃宅彩繪
後嶄露頭角,又在台中市同弟兄共事張廖家廟彩繪,
隨後在中、彰、投一帶從事彩繪工程遊
走近二十年之久,尤其在南投縣境更遍見其足跡和畫作。
臨近的古厝, 見證不同的富貴榮華。
彩繪的保存確實不易,
也只能在斑駁中尋覓匠師風範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