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0221.JPG - 七堵  瑪陵坑  石頭厝

瑪陵源自原住民語女巫的墳墓之意,

瑪陵地名緣起,據安倍明義研究指出,

認為與西班牙人稱凱達格蘭平埔族之「吉馬利社」﹝Kimari﹞有關。

DSC_0203.JPG - 七堵  瑪陵坑  石頭厝
DSC_0204.JPG - 七堵  瑪陵坑  石頭厝
DSC_0205.JPG - 七堵  瑪陵坑  石頭厝
DSC_0207.JPG - 七堵  瑪陵坑  石頭厝
DSC_0210.JPG - 七堵  瑪陵坑  石頭厝

 

早昔西班牙人佔據雞籠時,循瑪陵坑溪開闢道路入臺北平原,作為永久盤據之計,

西班牙人將瑪陵坑溪稱(kimazon),山丘環繞,層巒重疊,集山區諸澗水南

流入基隆河,使全里為一明顯的坑谷地形。

DSC_0241.JPG - 七堵  瑪陵坑  石頭厝
DSC_0242.JPG - 七堵  瑪陵坑  石頭厝
PB275523.JPG - 七堵  瑪陵坑  石頭厝
PB275524.JPG - 七堵  瑪陵坑  石頭厝
PB275529.JPG - 七堵  瑪陵坑  石頭厝

 

 

明末、清初時就有先民開墾此地,

乾隆初葉,始有盧、周、陳姓入內開墾,以種植茶業、農作物為主,

地屬淡水廳石碇堡管轄。

同治十年所刊《淡水廳志》山川分圖已出現「馬陵庄」的名稱,

可見當時漢人已成莊。

DSC_0206.JPG - 七堵  瑪陵坑  石頭厝
DSC_0208.JPG - 七堵  瑪陵坑  石頭厝
DSC_0209.JPG - 七堵  瑪陵坑  石頭厝

DSC_0208.JPG - 七堵  瑪陵坑  石頭厝

PB275526.JPG - 七堵  瑪陵坑  石頭厝
PB275527.JPG - 七堵  瑪陵坑  石頭厝
PB275528.JPG - 七堵  瑪陵坑  石頭厝

 

日治時期更以礦業及茶葉盛極一時,

 

位於石獅山下的『大埔』,舊稱為石獅腳、鴛鴦潭,拜瑪陵坑溪水運之便,

運送當地生產的茶葉、樟腦等農產品到艋舺、大稻埕,成為當時重要山產

集散中心,使得瑪陵坑與五堵、暖暖三足鼎立。

DSC_0211.JPG - 七堵  瑪陵坑  石頭厝
DSC_0212.JPG - 七堵  瑪陵坑  石頭厝

DSC_0214.JPG - 七堵  瑪陵坑  石頭厝

DSC_0238.JPG - 七堵  瑪陵坑  石頭厝
DSC_0239.JPG - 七堵  瑪陵坑  石頭厝
DSC_0240.JPG - 七堵  瑪陵坑  石頭厝
PB275533.JPG - 七堵  瑪陵坑  石頭厝
PB275534.JPG - 七堵  瑪陵坑  石頭厝PB275535.JPG - 七堵  瑪陵坑  石頭厝
PB275542.JPG - 七堵  瑪陵坑  石頭厝

DSC_0217.JPG - 七堵  瑪陵坑  石頭厝

 

 

 光緒十八年(1892),有汐止蘇樹森家族首先在石獅崙這一帶開採煤礦。

自此瑪陵坑進入另一個黑金榮景,當時潮來潮往的礦工,帶動這一區的柑仔店、

賣魚、賣肉商店,有如雨後春筍般到處林立。

據當地耆老轉述當年瑪陵坑庄比七堵市集還熱鬧。

 

DSC_0213.JPG - 七堵  瑪陵坑  石頭厝
DSC_0214.JPG - 七堵  瑪陵坑  石頭厝
DSC_0215.JPG - 七堵  瑪陵坑  石頭厝
DSC_0220.JPG - 七堵  瑪陵坑  石頭厝

DSC_0230.JPG - 七堵  瑪陵坑  石頭厝PB275533.JPG - 七堵  瑪陵坑  石頭厝

 

清末置瑪陵坑庄,隸石碇堡,一度歸五堵區所轄,日治之初沿舊制,

大正九年歸七堵庄轄,瑪陵坑改為大字下分小字,

 

日治時期,瑪陵坑全境幾乎都有煤礦的開採,其中比較著名的有:

明治37(1904) 周火生在東勢下股開礦;

大正九年(1920) 城崎彥五郎開採「仙洞湖炭礦」;

大正12(1923) 熊本源吉開採「瑪陵坑炭礦」。

 

 

DSC_0220.JPG - 七堵  瑪陵坑  石頭厝
DSC_0221.JPG - 七堵  瑪陵坑  石頭厝
DSC_0222.JPG - 七堵  瑪陵坑  石頭厝
DSC_0223.JPG - 七堵  瑪陵坑  石頭厝
DSC_0224.JPG - 七堵  瑪陵坑  石頭厝
DSC_0225.JPG - 七堵  瑪陵坑  石頭厝
DSC_0226.JPG - 七堵  瑪陵坑  石頭厝
DSC_0227.JPG - 七堵  瑪陵坑  石頭厝
DSC_0228.JPG - 七堵  瑪陵坑  石頭厝

此棟建築前身疑為清時區長公館,

後則為日治時期七堵庄長周火生一家之宅,

戰後時期因劉家從周家後代手中購地後才改稱「劉家古厝」………

 

DSC_0229.JPG - 七堵  瑪陵坑  石頭厝
DSC_0231.JPG - 七堵  瑪陵坑  石頭厝
DSC_0232.JPG - 七堵  瑪陵坑  石頭厝
DSC_0233.JPG - 七堵  瑪陵坑  石頭厝
DSC_0235.JPG - 七堵  瑪陵坑  石頭厝
DSC_0236.JPG - 七堵  瑪陵坑  石頭厝

當前三合院石造建築只剩左護龍保存尚稱良好,

2012年,因石頭厝年久失修,劉萬紫一家無力維護,因而希望市府協助保存老屋。

成為基隆市第一件首件由屋主主動申請登錄的歷史建築。

DSC_0230.JPG - 七堵  瑪陵坑  石頭厝
DSC_0234.JPG - 七堵  瑪陵坑  石頭厝

 

2018年,因屋頂滲漏水、木構造遭受白蟻侵襲,

劉萬紫一家已做了緊急修補,

當前建築則處於閒置狀態。

 

 DSC_0235.JPG - 七堵  瑪陵坑  石頭厝
DSC_0236.JPG - 七堵  瑪陵坑  石頭厝

DSC_0218.JPG - 七堵  瑪陵坑  石頭厝

石頭厝三合院為清領時期為了居家防禦的典型建築,

並在清領及日治時期時間分別建造半圓磚造與當地沙岩砌交疊之結構,

現況建築群分佈並非原始格局。

其中左後龍後於日治時期增建二樓部分,是應防範山區盜賊而設的槍樓,

牆縫中隱藏十餘銃眼。

平房住家及辦公廳則備設武裝功能,

另石屋後方則設有材房。

PB275536.JPG - 七堵  瑪陵坑  石頭厝
PB275537.JPG - 七堵  瑪陵坑  石頭厝
PB275538.JPG - 七堵  瑪陵坑  石頭厝
PB275539.JPG - 七堵  瑪陵坑  石頭厝
PB275540.JPG - 七堵  瑪陵坑  石頭厝
PB275541.JPG - 七堵  瑪陵坑  石頭厝

 

石頭厝為從北濱直到東北角地區,乃至宜蘭北部近山常見的民居景觀。

石頭建材的盛行,除了石材取得方便的條件之外,打石匠與濱海氣候的因素,

亦為石材得以在這裡流傳的主因。

除此之外,石材亦運用於鋪路、架橋、

堤岸、水梘及石駁等營造。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