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四十年,世居福建漳州府紹安縣官陂鄉的廖朝孔,聽歸來的人說:
移民臺灣墾荒甚有前途。他當時只二十四歲,乃胸懷大志,率同二弟朝問、四弟朝路
以及朝近、朝廳兩個堂兄弟一行五人,從貧瘠的官陂山區,攜帶扁擔、柴刀、鋤頭、
十字鎬等農具及五穀種子和少量乾糧,乘破船孤舟,
冒著濤天海浪,渡海來臺施展抱負,落腳二崙,從事墾荒開拓農地。
當時二崙有兩座小丘崙、北方有兩座稍大的丘崙即今之大義崙,
東有先住民巴布薩平埔族聚居的西螺社,西有貓兒干社(今大同村至崙背鄉
豐榮村一帶)兩社,
因為他們平日以狩獵為生,甚少從事農耕,
所以夾在這兩社之間的二崙鄉一帶,
是一片完全未經開墾的原始荒蕪之地。
嗣後,一批接著一批,另有七、八十個族人亦相繼渡海來臺,
散居於田尾、湳仔、三和、來惠、楊賢、義莊各村
以及西螺鎮各里、崙背鄉港尾等地開墾……..
詔安客家人指出生世居或祖籍來自福建省漳州府詔安縣客家族群者。
漳州府山區為閩、客過渡地帶,散居著客語人口,詔安客家人尤夥,
以秀篆、官陂、霞葛三個鎮為主。
詔安客在臺灣為一個急速減少的族群。
主要以鍾姓、張廖、李姓為主,
以雲林縣的二崙鄉、崙背鄉、西螺鎮等三鄉鎮為最主要分佈地點。
二崙目前留存的傳統建築可以說是雲林詔安客鄉的驕傲,
這些傳統民居少數始建於清末(1895年)前,
大多數集中在日治時期1910-1930間建成或更新修築,
從這些宏大的祠堂、民居建築中的彩繪裝飾與雕刻工藝,
可以想見當時二崙鄉詔安地方仕紳富裕的景況……….
廍仔、新店、惠來厝 、打牛湳、塘仔面、
頂莊仔、張厝均屬七坎中的六坎。
詔安社區位於二崙來惠村廍子,是處以廖姓為主且具有歷史的社區。
詔安社區發展協會成立於民國82年,為了讓子孫飲水思源不忘本,了解自己
的祖先來自福建省漳州府的詔安縣,因而取名為「詔安」。
詔安社區內有廖家古厝(福昌堂),據社區告示說明牌提及,
此地為天諍公入墾之地,族內曾出過二崙庄長廖富淵,
以及光復後兩任官派二崙鄉長的廖貴登等政壇人物……..
光緒十七年 (1891)廖姓家廟「繼述堂」遭受強烈颱風的侵襲而摧毀。
大正七年 (1918) 始有有識之士開始推動重建工作,
大正十三年 (1924),廖富淵 (二崙庄長)、廖天來、廖旺生、廖重光 (西螺街長)、
廖金把 (崙背莊長)、廖學昆 (後擔任西螺莊長)共同商議,聘請豐原有名地理師廖永昌
替重建宗祠選定新地址,新地址為現今所在地西螺福田里新厝,
並取名為追遠堂。
福宗堂為聚落中規模最大,
也是建築最為精美的古厝群,
加上其屋側有一造型典雅的廁所建築,
當可推斷此宅應係昔日二崙庄長
廖富淵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