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忠原名埔姜崙莊,清代屬布嶼堡,隸彰化縣,至光緒十四年改隸雲林。
乾隆五十一年林爽文事起與其黨莊大田攻嘉義,肆擾各堡,當時張源懃及其兄明義,
乃組訓民眾,協同幫助官兵作戰,最後終於將亂匪擊敗,清帝乃賜名「褒忠」,
授源懃通判,明義州同之職位,藉資褒揚,因此而得名。
日治時期,置埔姜崙區,屬土庫支廳,
大正九年裁區設莊,本地被合併於土庫庄;
光復初期改莊為鎮,轄區不變,隸臺南縣;
後因地方需要,向上陳請准予劃分,
於民國三十五年元月二十三日始由土庫鎮劃分一部分,
另成立褒忠鄉,仍隸屬臺南縣;
至民國三十九年臺灣省行政區域調整,
改隸新增之雲林縣迄今。
『埔姜崙』,『崙』是沙丘的意思,
乃是因為移民最初是在埔姜茂生之沙丘建庄,而有此稱。
埔姜崙為古老以前主要的交通要道、商人雲集,
早年元長、馬光、東勢很多人都會到埔姜崙做生意。
根據舊文獻的記載,1935年中部地區的一場大地震,使很多地戶受到
前所未有的重創,當時許多房屋建築傾毀,滿目瘡痍。
因此,日本政府進行「街區改正計劃」,也就是今日所稱的都市計劃,
埔姜崙老街就是當時配合強調商業功能的需求,逐漸形成「亭仔腳」的建築設計,
並規劃埔姜崙街道及店鋪建築,臨街的立面一律採用清水洗石,
陽臺都有造形欄杆、整齊劃一,構造明亮順暢,
屋樑與騎樓彼此相輔相成,
頗具協調性與對稱性的美感。
老街正是昭和年間主要的建築架構與形式
,大多是兩層樓高度,其鋪面材大部份以洗石子為主,屋樑騎樓都是木造居多
均有共同尺寸高度的約束。雖然不像西螺老街每棟建築者有獨特立面裝飾,但這條
已默默走過70餘年歲月的老舊街道,始終以它那獨特一致性的延伸、樸實風華,
陪伴著生於斯、長於斯的褒忠鄉民們。
深具意義的「亭仔腳」設計,
除了處處為行人著想的人性思維外,
也拉近家屋與街道的距離,更提供一個絕佳的都市空間,
讓商業街的居民尤其是小孩,可以在亭仔腳
進行社交活動、交誼的遊戲。
因此在很多的人記憶裡,
亭仔腳總是充滿著友善的寒暄和兒童的嬉笑聲。
反觀今日的街道,人車爭道,亭仔腳被阻塞不通,
已經缺少那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讓從前那溫馨的
亭仔腳時代,
更加令人懷念不已。
埔姜崙老街西起褒忠分駐所,東止三民路。
整條老街約莫40多棟老屋,
其中且同質性很高。
幾棟較具代表性街屋的為觀賞重點在於:
金瑞春商店外牆是少數有貼店名的建築,
更令人驚訝的是二樓木造窗櫺上金瑞春的造型。
羅保安藥房的觀賞重點
則是後方的西式三合院建築,
巴洛克山牆是埔姜崙老街上
最華麗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