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代,土庫屬於台灣府諸羅縣大坵田堡;
日治時期,在明治三十一年(1898)納為嘉義廳土庫支廳大坵田堡,
林氆擔任區長,轄域是土庫、過港、新興、糞箕湖、埤腳、崙內、
大荖、馬光厝、潮洋厝、埔羌崙、馬鳴山、龍岩、大埤、虎尾湳仔等區域。
大正九年(1920) 行政重新劃分改為台南州虎尾庄,林淄擔任土庫庄長,
當時土庫的油業醬油的商業貿易、農業市集、販賣小豬或小牛等,非常興盛發達,
人口日益增多,於1942年升為土庫街。
土庫昔日為鹿港通往北港、新港、民雄、嘉義、台南必經要衝,
沿路兩旁高聳,中央低窪,道路十分狹隘,乾燥季節時塵土飛揚,
每逢下雨天泥濘沒脛,人馬車輛行經『黃吉崙莊』雙腳深陷泥沼,
牛車輪帶動污泥黃土,會把旅客沾得滿衣褲腳,有如穿著塗褲,
於是台語諧音順理成章以『塗褲莊』為地名。
土庫中心腹地因早年有沙積土堆之小沙崙,今雖已漸墾平,
仍有奮起里(秀潭、糞箕湖),大荖里、石廟里(溪心)、後埔里、埤腳里(牛)、
崙內及新庄里等,附近仍有起伏砂土之現象。
清乾隆年間 , 有陳 、楊兩 姓人家由土庫下莊等地移至現址定居 ,
當時村落東側有一大池塘,地勢低窪 ,村民依水埤西側築屋定居 ,
故名埤腳 ,沿用至今未改 ………
路過此聚落,眼尖瞧到一古厝死有看頭,
停車借看,屋主同意參觀。
姓氏卻忘記加以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