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通禪寺俗稱圓通寺,位於中和區圓通路,佔地寬廣,林蔭清幽,
炎炎夏日於此乘涼休憩,頗能消暑解悶。
圓通寺創建於昭和元年(1925)由妙清尼師開山,
略具日式風味的仿廟宇建築。
寺廟正門兩側有獅、象的雕塑,一猛一柔,頗為逼真。拾階而上,有大彌勒佛像。
越過廣場便是樸拙雅淨的正殿,可見釋迦牟尼佛、文殊菩薩、菩賢菩薩
三尊大佛像盤坐其中,神情怡然。
圓通寺廟右側有一山崖,崖壁下方刻有許多石刻佛像及石獅。
循山崖石壁裂縫間的階徑上行,可達圓通寺的後山,自山頂俯瞰
台北盆地,視野遼闊,景色優美。
圓通禪寺創立者林妙清,是新竹人,
年23在新竹香山一善堂學佛苦修3年,1925年參加特別講習會後,
拜覺力禪師為師,法名妙清。
1927年要在中和石壁湖山建寺,此地點的選定,是覺力禪師幫忙決定的,
因覺力禪師時任艋舺龍山寺住持,仕紳名流多有願贊助者,建寺才能進行。
建築風格為融合日本、西洋及台灣特色之廟宇建築;
為北台灣著名之比丘尼道場。
圓通寺的外觀上就像一座寨堡,
石砌的圍牆,圍牆上方還有凹凸的雉堞,宛如守城用的城牆堡壘。
圓通寺的入口,石砌的拱型山門,宛如城門,
上方建有一座歇山重簷的殿樓(前殿),則恰似一座城樓。
這樣的建築格局在台灣的寺廟中,別樹一格,極具特色。
拱門入口左右側,各置一座巨獅及巨象石雕,以鎮守寺門,氣氛肅穆莊嚴。
進入拱門,石門之內, 有一尊巨大的彌勒佛石像,
圓通寺大殿是仿唐式的建築風格,充滿日本佛寺的風味,
而外觀卻融入當時流行的西方建築元素。
例如, 大殿廊柱,採用西洋柱式,柱頭的裝飾,也仿古希臘或羅馬的柱頭樣式。
殿內供奉有釋迦牟尼佛、 文殊菩薩與菩賢菩薩三尊金佛,神龕則是西式的,
有繁複華麗的巴洛克裝飾。
從石材來看,圓通寺應曾經整修過,並非全是舊貌,
但整修得宜,仍給人古寺的感覺。
尤其大殿兩側及後方, 以地取材的砂岩砌造石頭樓舍,覆以日式的灰瓦,
石造的樓屋環抱大殿,更使圓通寺洋溢著石頭城的古堡風情。
圓通寺擁有近百年的歷史,創立人為妙清尼師,經多年的奔走及募化,
自昭和元年(1925)起造圓通寺大殿, 前後歷經數十年及歷代住持的持續努力,
而有今日的規模。
圓通寺跨越了兩個時代,
因此大殿周遭環境不難發現一些日本時代的遺跡。
例如大殿左右側的石階旁,各有一座石燈籠,
即是昭和年代的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