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熱鬧的公館商圈沿著小路走入寶藏巖藝術村,放眼望去是一處建築彼此
錯落延伸所形成的歷史聚落,讓人宛如進入另一個時空。這裡大多是六、七十年代
所興建的違章建築,蜿蜒且複雜,也呈現台灣特殊的聚落風貌。
2004年,寶藏巖正式登錄為歷史建築,以聚落活化的型態予以保存,
進行修繕後,「寶藏巖國際藝術村」於2010年正式營運,並引入藝術家駐村、
青年會所等計畫,藝術村也成為居民與藝術家之間的平台,
為寶藏巖注入活力。
2006年曾被美國紐約時報評為,到台北必遊十大景點之一,
與台北101大樓齊名。
寶藏巖,又稱寶藏巖觀音寺、寶藏巖觀音亭、寶藏巖寺、石壁潭寺、觀音媽廟等。
靠虎空山小山坡而建,為福建泉州安溪移民的信仰中心,主奉觀音菩薩。
1997年8月5日, 公告指定「寶藏巖」為市定古蹟。
寶藏巖正是康熙時移民之一的郭治亨及其子於「虎空山」所建。
經過1791年與1823年的兩次大整修,該廟仍呈現清朝特有的長廊木結構、
石柱、石窗。
其中廟內的褵虎石窗與1798年的「觀音亭」碑,
尤為著名。
寶藏巖,屬於歷史型態聚落,具地景特殊性,
景觀可見蜿蜒巷弄,階梯隨著緩坡起落,
並沿著周圍山丘構築出天然地景與聚落錯落之風貌。
近年來,透過活化保存的政策,
引入藝術家與文創工作室的進駐與開放,
使得大眾得以見得這個沿著山坡參差錯落的
特殊文化共生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