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9087716.JPG - 麻豆地區傳統民居

麻豆位於臺南市中部偏西北,北鄰下營區、學甲區,西鄰佳里區,

東鄰官田區,南接西港區、安定區、善化區,地處嘉南平原中央地帶,

區內地勢平坦,並自東南向西北傾斜,

其西北地帶為古倒風內海所在。

P9087714.JPG - 麻豆地區傳統民居
P9087715.JPG - 麻豆地區傳統民居
P9087716.JPG - 麻豆地區傳統民居

 

麻豆區在歷史上即台南地理上之樞紐,加上近年來的交通建設,

不僅是大曾文地區之交通要衝,也是門戶及政經中心,有多條公路在此交會,

其數量在北臺南裡已超越原縣治新營區。

P9087718.JPG - 麻豆地區傳統民居
P9087719.JPG - 麻豆地區傳統民居
P9087720.JPG - 麻豆地區傳統民居
P9087721.JPG - 麻豆地區傳統民居P9087717.JPG - 麻豆地區傳統民居

16614月,鄭成功登陸臺灣後,登陸後數日,

曾親率部將楊英等人親赴包括麻豆在內四社等地勘察。

隨後諭告官兵、家眷:

「准就此處擇地起蓋房屋,開闢田地,盡其力量,永為世業」,

唯其先決條件「不許混圈土民及百姓現耕田地」。

P9087705.JPG - 麻豆地區傳統民居
P9087706.JPG - 麻豆地區傳統民居
P9087707.JPG - 麻豆地區傳統民居
P9087708.JPG - 麻豆地區傳統民居

從《梅氏日記》中,可看出鄭氏的拓墾活動刻意避開麻豆等社的態勢。

當時自茅尾港(今下營區)到諸羅山(今嘉義市)等地依序發展中,

在番人村落中,社外及社內都被耕種。唯有茅尾港以南至普羅民遮城之間,

僅有村社與村社之間的鄉村道路旁,有鄭氏王朝軍士拓墾跡象。

顯現當時麻豆地區,仍有強大的原住民力量。

P9087731.JPG - 麻豆地區傳統民居
P9087732.JPG - 麻豆地區傳統民居
P9087733.JPG - 麻豆地區傳統民居
P9087734.JPG - 麻豆地區傳統民居
P9087725.JPG - 麻豆地區傳統民居

 

清代以後,漢人在康熙雍正時期已在麻豆東半部,形成以水堀頭為中心、

以及虞朝莊等聚落的拓墾區,而麻豆社人也逐漸被漢化。

19世紀後,麻豆的漢人社會已達另一規模。

P9087694.JPG - 麻豆地區傳統民居
P9087695.JPG - 麻豆地區傳統民居
P9087700.JPG - 麻豆地區傳統民居
P9087701.JPG - 麻豆地區傳統民居
P9087702.JPG - 麻豆地區傳統民居
P9087703.JPG - 麻豆地區傳統民居
P9087704.JPG - 麻豆地區傳統民居

出現新一批地方家族,如與板橋林家、霧峰林家並稱的「麻豆林家」

其始祖林文敏,即於嘉慶四年(1799年)渡臺,在麻豆經營糖業、

酒業及兩岸貿易。

P9087696.JPG - 麻豆地區傳統民居
P9087697.JPG - 麻豆地區傳統民居
P9087698.JPG - 麻豆地區傳統民居
P9087699.JPG - 麻豆地區傳統民居

到林文敏於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去世時,

麻豆林家已成麻豆首屈一指家族。

麻豆地區的製糖大家除林文敏外,

亦有出身大埕郭家的郭占魁、出身寮仔廍的鄭品、

出身安業的李都等。

P9087831.JPG - 麻豆地區傳統民居
P9087832.JPG - 麻豆地區傳統民居
P9087833.JPG - 麻豆地區傳統民居

 

林家在麻豆原共有「七棟」大厝,建材及師傅均來自唐山,

如今進存三房與八房古厝還保持完整,為「七包三」兩進四合院,

木雕彩繪、磚牆石堵,精緻而樸雅。

P9087834.JPG - 麻豆地區傳統民居
P9087835.JPG - 麻豆地區傳統民居
P9087836.JPG - 麻豆地區傳統民居
P9087837.JPG - 麻豆地區傳統民居
P9087838.JPG - 麻豆地區傳統民居
P9087839.JPG - 麻豆地區傳統民居
P9087840.JPG - 麻豆地區傳統民居
P9087841.JPG - 麻豆地區傳統民居

 

三房祖厝建於1858年,反映清代特色及建築工法。

台南市古蹟審議會昨決議將麻豆林家三房祖厝登錄為歷史建築,

為府城文資保存再添歷史見證。

P9087874.JPG - 麻豆地區傳統民居
P9087875.JPG - 麻豆地區傳統民居

麻豆區居民主要來自福建漳、泉兩地,

民情淳厚,民風保守……..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