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州鄉過去原為濁水溪沖積河床、浮覆地,
因是溪中之沙洲,故名「溪洲」,後改稱「溪州」。
過去溪州鄉舊眉村一帶,
曾有平埔族「巴布薩」在此生活(眉理社)。
清朝時期屬於東螺西堡。
日治後,實施市街庄制,改稱為溪州莊,
屬台中州北斗郡所轄,設莊役場於今日的溪州村,
溪州之所以成為日後的鄉名,至此確立。
溪州鄉位於彰化縣南部,南臨濁水溪與雲林縣西螺鎮、莿桐鄉相望,
東鄰二水鄉與田中鎮,北鄰北斗鎮、西接埤頭鄉與竹塘鄉,
全鄉面積約75.831平方公里,南北長8.18公里,東西寬13.6公里。
溪州鄉全境皆為濁水溪沖積扇扇頂位置,由北而南依序是東螺溪(舊濁水溪)、
西螺溪(今日濁水溪)、虎尾溪、北港溪,至日本時代東螺溪是主流,
溪州鄉正位在東西螺溪間(舊濁水溪與今日濁水溪)的浮覆地,
目前分流之處位於溪州鄉的大莊村。
1919年鹿港仕紳辜顯榮創辦溪湖糖廠,糖業文化在此生根八十多年,
溪湖糖廠曾經是全台製糖量最高的糖廠,轄內的溪州糖廠曾是台糖的總公司,
土地和歷史厚度是其發展最大的資產。
在台灣的鐵路系統當中,台糖「五分仔車」在中南部佔有相當大的比例。
從日治時期開始,蔗糖產業就是台灣相當重要的經濟命脈,隨著時代變遷,
溪湖糖廠停止製糖後,八十多年歷史的大煙囪不再冒煙,但原本載運甘蔗的小火車,
經改裝彩繪,依舊穿梭在古老的鐵路上。
溪州糖廠曾是台灣重要的糖廠。
溪州糖廠的煙囪原為鐵製,廠方擔心日久生鏽,所以外表塗以黑色油漆。
1925年爆發二林蔗農事件,蔗農怒火蔓延到溪州,間接導致林本源製糖株式會社被
新營的「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購併。
新會社擴增溪州廠產能,在一廠旁增設新廠房,
新廠煙囪改採鋼筋水泥灌注,外表水泥乾涸後則呈灰白色。
當年街民的日常生活都離不開糖廠,
兩根醒目的煙囪映入腦海,
後來「黑白管」成為溪州糖廠的代名詞,
現今的溪州市區,曾被稱為「會社街仔」,
台糖員工訓練所、台糖員工子女就讀的南州國小
及周邊戲院、市場、酒家茶室、旅社等,直至70年代台糖總公司遷回台北,
是溪州鄉的台糖繁華期。
溪州「成功旅社」距今已有九十八年歷史,
成功旅社前身為大正十年(1921)興建的養真醫院,
二戰時被誤認為糖廠基地遭美軍轟炸,修復後加蓋二樓,
1956 年被陳姓屋主買下作為成功旅社,1980 年歇業。
五○年代台糖進駐溪州後曾風光一時,
不過隨著台糖遷離,旅社也成為空屋,幾年前一群工作團隊進駐,
整修為販售當地農產品的農用商店,
老屋也開始有了新生命,
並希望藉此作為農業基地,推廣友善農業,
彰化縣溪州鄉近百年歷史的「成功旅社」,
近年因結合當地友善農業轉型為農用商店,
販售無毒尚水米、黑米等當地農產品,
成為當地知名觀光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