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進入竹北拓墾的第一代,林先坤最具有領導才華,
開墾有成,於是陸續有族人由家鄉渡海來台, 進入六張犁開墾。
乾隆35年(1770)林先坤創建善慶堂,
以祭祀先祖,建立了林家在竹北的家業。
拓荒時期,台灣各族群之間衝突頻繁,林家以緊密的宗族力量,
在六張犁形成單姓聚落, 聚落外圍挖壕溝,築刺竹,設隘門,
團結合作,終能在此落生根,而擴大發展。
乾隆51年(1786),林爽文事件爆發後,林先坤號召鄉民組成義軍,
防衛家鄉,並協助清軍平定亂事, 事後獲清廷頒賜「褒忠」匾額及軍功獎勵。
林先坤的三子林國寶承襲父風,持續努力經營,並熱心地方公益;
嘉慶年間,捐官得監生;
道光6年(1826),林國寶捐資協助淡水廳治竹塹建築磚城,
而獲朝廷獲「奉直大夫」的誥封, 其父親及祖父亦同獲追贈此一殊榮。
道光11年(1831),林國寶之子林秋華中鄉試武舉人,
林家在地方的名望更為顯赫。
大夫第創建於乾隆35年(1770),原名「善慶堂」。
1960年代時,整修成現在的樣貌。
大夫第原是林先坤所創之祠堂,稱為「善慶堂」,
後因林先坤在林爽文事件時,曾組織義民軍保衛鄉土,助官軍平亂,
又建立義塚,建立義民廟並捐施祭田、造橋等種種公益事蹟。
其三子林國寶亦積極參加地方公益,曾贊襄竹塹修城之事,
於嘉慶二十三年稟請朝廷追封其二代奉直大夫,經獲恩准,先坤公封為奉直大夫。
根據林姓家族描述:當年林國寶隆重的奉旨還鄉,孟冬之時,
在林氏公廳「善慶堂」舉行大典,將封贈聖旨奉旨於慶善堂內聖旨樓,
慶善堂因此改名為大夫第。
現已徵收為縣府所有,登錄為
新竹縣歷史建築,並進行整修。
可惜,
整修後感覺失卻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