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荖山遠遠從彰化往東望過來,由兩個小貪狼組成,形如古人裝東西的
囊袋故名之為茄荖,兩個貪狼之間拖出的一條細脈,兩邊隨龍水相送而出,
來勢起伏逶迤,到頭先起小頂接連再起大頂,後山以前長滿高大的林木,
故前地理師喝形曰:出林虎。
茄荖山公墓是在地人百年之後必然的歸宿……..
草屯鎮地區,自清代開始由洪、林、李、簡四大姓家族移民進行開發。
在洪姓移民中,來自福建省漳州府漳浦縣車田下營之族系,由今台中、彰化、南投
交界之貓羅溪、烏溪沿岸開始拓墾,逐漸擴展家族勢力至今草屯鎮石川、加老、御史、
北勢、新庄、新豐等鄉里,以及彰化縣芬園鄉嘉興、茄荖等村落。
在這廣闊的家族聚落,他們建立四座分屬各房派之祠堂,
作為祭祖與凝聚家族向心力之中心。
草屯鎮之洪姓家族來源眾多,
第十九世「洪和蒼」之裔孫,於雍正至乾隆初,由第二十六世洪原漾等人來臺,
入墾於貓羅溪西岸之縣庄(今彰化縣芬園鄉縣庄村),隨後第二十六世洪國珍等人
亦於乾隆年間受招同來開墾。
不過,和蒼派洪姓族人後因使用快官圳引水,與當地張姓家族發生糾紛械鬥後,
舉族東移至番仔田(今草屯鎮新豐里)、牛屎崎(今草屯鎮御史里)、六股(今台中縣
霧峰鄉六股村)、北勢湳(今草屯鎮北勢里)、水汴頭仔
(今草屯鎮新庄里)等地墾殖。
茄荖山上有一洪正泰家族墓園,由於墓園內有洪清江在內,
研判為新豐里和蒼派下洪性所有。
按: 洪清江(1881-1964)國語學校畢業。
曾任區長一職,後擔任助役,並擔任公學校訓導。
話說日本統治之初,殖民政府除藉由軍事討伐以鎮壓各地武裝抗日分子外,
為了落實和推行殖民政策,一方面籠絡鄉紳階層出錢出力,協助殖民統治;
一方面則積極設立新式學校,招募鄉紳階層的年輕子弟就讀,以培養殖民統治
所需的近代化人才─「雙語學歷菁英」。
而以草屯地域來看,這批雙語學歷菁英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殖民統治中,
不論是對殖民地政府或地域社會,
都扮演著重要且發揮相當作用的角色。
同屬洪姓一族的三位雙語學歷菁英……
洪清江(1881-1964)、洪深坑(1897-1941)和吳萬成(1902-?)為例,
三人自國語學校畢業後,一直到殖民統治體制崩壞前,在殖民政府的政策推動與
地域社會臺灣人自治傳統維繫之間,如何從事政治實踐的歷程。
從結果來看,原任公學校訓導的三人,在日治時期,參與殖民政治的程度卻深淺不同。
洪清江因職務關係(區長後出任助役)介入最深,
洪深坑(官製青年團運動)其次,吳萬成則不僅涉入最淺(僅曾任公學校訓導),
且對殖民統治體制批判最厲。
由此可以看出,雙語學歷菁英的政治參與和政治實踐,
呈現出多元多重的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