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柵集應廟,又稱雙忠廟、尪公廟等。主祀雙忠(即尪公,保儀尊王與保儀大夫),

位於臺北市文山區保儀路762樓,現是木柵地區居民的信仰中心,

分香自福建泉州安溪縣大坪集應廟。



當地學子時常到本廟祈求考試金榜題名,只要來本廟祈禱的學子考中理想學校,

廟方即會辦桌慶祝,俗稱「狀元宴」。




清康熙年間,福建省安溪縣大坪有高、林、張三姓移民,前往北台灣,

由大坪集應廟奉請尪公(保儀尊王)聖像、夫人媽(保儀尊王的配偶,封「申國夫人」,

又稱尪媽或尪娘)聖像與香爐,隨行護佑,議定三姓輪流奉祀,而後三姓人士各自開墾,

分別遷居北投、淡水、景美、木柵、大安、新店、深坑、石碇各地。

 






清咸豐三年(1853)發生頂下郊拚事件,台北情勢嚴峻,三姓人士決議分家避禍,

取出三聖物:尪公聖像、夫人媽聖像、香爐,拈鬮分配,

姓人士拈得尪公聖像(今日景美集應廟),林姓人士拈得夫人媽聖像(今日萬隆集應廟),

張姓人士拈得香爐(今日木柵集應廟)。

三姓人士各自請藝師雕塑其餘缺乏之神像,以建廟奉祀。






木柵集應廟建於光緒二十年(1894) ,距今一百多年,

大正十年(1921) 增建,第二年完工。

民國六十七年因保儀路拓寬後重修,民國七十一年落成現貌,

石柱上雕刻集楹聯均自清代傳下。






 

廟由張姓氏族管理,廟內供奉保儀尊王張巡與林夫人(申國夫人)。

廟內主神張巡為唐南陽人,開元進士,歷任清河真源縣令。

安祿山造反時起兵討之,與許遠守睢陽,詔拜御史中丞。

兩人死守睢陽城,使之數月不陷敵,後糧盡,掘鼠羅雀以食,

至犧牲愛妾(林夫人)以饗將士。








保儀尊王的祭祀,由木柵區與淡水小坪頂、義山分祀,

六年駐木柵,三年駐淡水。

每逢出駐淡水時,均殺豬公祭拜﹔迎回時稱為迎香,

為木柵地區最為盛大的傳統廟會活動……..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