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鐵寮古道原名「更興古道」。
大溪數條古道中,以打鐵寮古道最為特別,因緊鄰慈湖陵寢,早年長期受到
軍事管制,人煙稀少,卻也因此得以保留原始林完整的風貌。
徜徉於古道林蔭間,
或賞雪白桐花,或觀看舞蝶翩翩,腳步輕快,心情愜意。
打鐵寮古道為何稱為「打鐵寮」?根據資料,這條古道原名「更興古道」,
「打鐵寮」相傳是由大溪鎮 曾鎮長所命名。
昔日這條古道入口附近曾有打鐵鋪,供給入山開採樟腦的腦丁所需 的鐵器。
大溪曾是重要的樟腦產地。
光緒十一年(1885)台灣建省後,劉銘傳主政,以「防備、練兵、清賦、理番」為要務;
「理番」則是大力開發山地,設撫墾總局,由林維源任幫辦撫墾大臣,並設北路撫墾局於
大嵙崁(大溪), 派軍隊駐防山區,以防「生番」威脅。
光緒十七年(1891),林維源與林朝棟曾派民團協助清軍鎮壓大嵙崁的泰雅族原住民,
史稱「大嵙崁戰役」。
因此,當年的「打鐵寮」,既是打造用器之寮。
當時台灣是全世界最重要的樟腦產地, 出產的樟腦曾一度佔世界樟腦總產量的
百分之七十至八十, 是台灣最早奪得世界第一的產業。
從三層社區的住家停車場往古道前行,映入眼簾的是橫越溪流的太平橋,
橋頭可見長滿青苔的石碑,斑駁地刻劃著滿滿早期捐款造橋的善心人士姓名,
在大正15年(1926)那個物資缺乏的年代,捐款三元、五元就是不得了的數字,
更值得感佩的是這些造橋人造福行人的善心。
平坦寬大的太平橋用石板作橋面,少了扶手的設計,卻多了俯望溪流的樂趣。
前往不久很快看到另一座小巧可愛的濟安橋,以紅磚舖設出橋體結構,
以石板作為橋面,單拱橋的設計看得到古樸的味道。
行至大型鵝卵石舖設的路面,
之後便是泥地、落葉、卵石及光影交織的
林蔭步道………
(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