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舊庄與海風庄為海風里,位於大肚台地最北端,季節風時風力甚強,因此得名,

一說為海豐縣人所建村落,惟今已無客籍居民。

舊庄則與鄰近神岡區新庄村對稱而得名。




海風庄屬清水大楊區,位於本區大肚山台地最北邊,隔大甲溪與大甲相望,

大甲溪東北季風由海上吹來風力甚強,因而得名,

一說為最早廣東海豐人所建村落,惟迄今已無客籍居民,




分海風庄與舊庄(與神岡區新庄對稱得名)兩大聚落,居民多事旱作,

如蘿蔔、甘藷、花生及玉米等,工業亦甚發達,有永豐餘造紙公司等。

聯外道路有和睦路(原神清路)、舊庄路、海風一、二、三街

及通往清水市區的鰲海路等,

南清宮為海風庄居民宗教信仰中心,聖王宮為舊庄居民信仰中心。








巴布拉族(Papora,拍瀑拉族)為中台灣沿海的原住民,

分布於台中大肚、龍井、沙鹿、梧棲和清水一帶的海岸平原。

在荷蘭、明鄭和清領時期都有被討伐的記錄,後遷往埔里。

雍正九年、十年(17311732)該族反抗漢人的起事,為史載最大的平埔族民變。

事件後苑裡猫盂社改為興隆社、大甲西社改為德化社、牛罵社改為感恩社、

沙轆社改為遷善社,流傳至今。







迄今海風庄內尚有姓葛的平埔族後裔。

清雍正十一年(1733)漢人已大批湧入清水地區墾殖,開墾秀水、三塊厝、

客庄、橋頭、田寮、後莊、社口、頂湳、下湳、菁埔、埤仔口、山腳、水碓等十三莊。

乾隆元年(1736),客籍墾戶吳瓊華,向張振萬墾號獲得墾批,率族人入墾平埔族

巴宰海族﹝Pazeh﹞領域之埔地,開闢吳厝庄、公館庄等。

乾隆四年(1739),楊姓漢人入墾十二甲庄(今之高南里),

蕭、趙、王三姓則至大甲溪岸開拓海口、牛埔、舊庄等地。







社區內最美的三合院古厝為青陽堂,應該是青陽蔡氏………

現社區以「紅土故鄉『海』景『風』情好所在」為發展願景,

社區生活核心以紅土故鄉農村景觀風貌為主軸,提升生態景觀豐富度,

創造紅土故鄉幸福泉源,延續農村文化生命。






社區整體發展構想,聚落環境擬以面為範疇,

獨立宅院以點為基礎,創造數面多點的農村精華源,

使每一點每一面都是紅土故鄉的瑰寶,造福這片土地的居民,

提升生活品質,

開闢整體環境的附加價值……..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