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所以稱為「溪口」乃兩溪之天然形勢而名之。
溪口鄉之行政區域在日治時代初期明治28年(1895)區隸屬嘉義縣打貓支廳,
大正9年(1920)十月地方制度更改之區罝庄時改為溪口庄隸屬台南州嘉義郡,
同時將溪口區轄之西庄部落改隸新港庄,而將新港庄轄之柴林腳及大埤庄轄之
游厝等兩大部落歸併本庄,共轄十大部落劃分為二十保。
直至民國三十四年(1945)戰後易名為「溪口鄉」,
同時將原有二十保併設十四村,隸屬嘉義縣至今。
溪口鄉的地勢較諸其他鄰近鄉鎮低窪而平坦,由於三疊溪與石龜溪上游夾帶大量
泥沙順流而下,在溪口一帶淤積,河床逐年增高,河道兩旁農民濫墾,使河道更加淤塞,
每逢大雨,極易氾濫成災。
全鄉都屬河川沖積平原,土質肥沃,地勢平坦,極適合發展農業。
因土質鬆軟,多沙質,很適合種植水稻、花生、玉米、番薯及蔬菜。
物產豐饒,民風勤勞,淳樸、善良。
日治時期的溪口庄轄域內分為溪口、頂坪、上崙、崙尾、本廳、厝子、三疊溪、
柳子溝、柴林腳、游厝十個大字。
崙尾大字下則有「天赦」、「崙尾」小字名。
現轄溪東、溪西、溪北、柴林、林腳、美南、美北、本厝、游東、游西、柳溝、
疊溪、妙崙、坪頂等十四村。
「游厝庄」(今游東、游西村),是當時游姓先民聚居之地。
「海豐仔庄」(海瀛村),則是來自廣東惠州縣、海豐之先民定居地。
而上崙、崙尾則是先民依當時地形而命名。
溪口五大姓分別為陳、張、劉、邱、蔡。
下崙聚落中劉氏宗族尚存有一古色古香之傳統古厝,目前扔保存完整。
劉家古厝上存有門樓,門額上寫有德化南陽。
正身結構純厚樸實,意蘊十分豐富的格局,
彩繪詩畫的裝飾、木雕圖案,極盡力與美的豐腴,內外構成無線流動的線條、
虛實的組合,動靜相間,深植領悟出建築與繪畫的內在禪意。
傳統建築與易學方位聯繫成無窮的哲理,在在表現出盡緻圓融力學之美。
建築工藝上有有相當的可觀之處……..
門廳前的一對石柱上有徐杰夫的題楹。
徐杰夫 (1871—1959) 號楸軒,嘉義西堡山仔頂莊人,原籍廣東嘉應州鎮平縣。
曾祖徐元星於乾隆年間渡臺,經商賈為業,累資佢大。
到他祖父徐臺麟,適逢戴潮春之亂,開始遷到嘉義。
父親徐德新排行第三,五叔德欽則是前清進士、工部屯田司主事,改修玉峰書院,
興辦縣學,又委辦清賦總局丈量事宜,兼辦團防局教練事宜,獎賜五品職銜頂戴花翎。
算是家門興榮,為地方望族。
徐杰夫,光緒十八年(1892)庠生(秀才)。
日治後,明治四十一年(1908)被任為山仔頂區莊長,1912年授佩紳章。
次年十月任嘉義廳參事兼嘉義區長。
喜好吟詩對文,也很擅長奕棋,
是嘉義羅山吟社社員,經常詩酒唱酬。
劉家古厝的山牆式樣
也極其優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