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裡街「天下路」是苑裡鎮上最足以代表歷史意義的地標。

清乾隆51(1787),因林爽文之亂,當時苑裡最繁華的貓盂街,遭此劫難,街毀人散。

至清乾隆53年,戰亂始平,地方墾民開始移墾至今天下路,開發繁榮的苑裡街。

苑裡街天下路也就成了未來苑裡的市集中心。

 

 


明鄭時期,明永曆二十四年(1670)該地隸屬天興縣。

鄭經命「 劉國軒經略蓬山八社、後龍五社 」,為漢人統治道卡斯族之始。

康熙二十三年(1684)改隸諸羅縣,雍正元年(1723)改隸彰化縣(淡水海防廳),

雍正九年(1731)大甲溪以北歸淡水海防廳管轄,雍正十一年(1733)淡水廳治由

彰化縣移駐竹塹(今新竹市)。




光緒元年(1875)以淡水廳之一部分,增設新竹縣道卡斯族歸新竹縣管轄。

光緒十三(1887)臺灣建省,首任巡撫劉銘傳准設郡縣,中路新設臺灣府,為省會首府。

全省劃為三府,以大甲溪以北至中港溪為界增設苗栗縣、蓬山八社及後龍四社,

中港除外,歸苗栗縣所轄。竹塹社、中港社歸新竹縣所轄。

卡斯族主要的社有蓬山八社、後龍五社、竹塹兩社。



 於清乾隆51年(1787),因林爽文之亂,陷台灣府,林爽文黨自彰化一路北上,

沿途燒掠;苑裡最繁華的貓盂街(今中正里),遭此劫難,街毀人散。




乾隆53年(1789),戰亂始平,地方墾民開始移墾至今天下路處,開發繁榮的苑裡街。

苑裡街天下路也就成了未來苑裡的市集中心。

在清朝末年至日治時期,苑裡重要的機關商場,皆以天下路為駐站營運中心。

 早期天下路西面,為張氏家族、鄭氏家族、及陳氏家族等三大家族所定居的聚落。

當時,北從通霄路經苑裡唯一的要道,就是從慈和宮前順著天下路至農會前轉向為公路,

再一路通往山腳,經舊社、社苓口一路至日南再到大甲。

是最早的南北交通要道………..




 

 日治時,輕便車道即沿此路線作為人員貨物的運輸要道。

當局政府為了於天下路西側闢建縱貫鐵路及台一線,乃以行政命令收購張氏家族、鄭氏家族、

及陳氏家族等房地,大量拆毀傳統建築房舍做為道路用地。


唯一悻免的,是天下路聚落仍然能夠走過時代的洪流,

保留至今實在難能可貴。

 

天下路是苑裡人最重要的歷史古蹟,見證林爽文之亂,

也見證咸豐3年(1853)泉、漳械鬥之悲痛慘劇。

苑裡鎮上有名的「蘭草編織」皆發源自天下路,

街道兩側除了有各式的貿易商行外,最特別的是「帽蓆產業」發展。

從最初家庭代工、製作手工帳、帽蓆外,全盛時期數十家從事內外銷之帽蓆中大盤商,皆在此起家。

老街負起內外銷商品櫥窗的重要角色,當時街上曬帽蓆的盛況仍為耆老所樂道。


而今老街功成身退,

默然持守著舊時的點滴人情與殘留的生活軌跡,保存較完整者

僅餘建國路與成功路間的天下路段,

一路走來見證大甲草編繁華與衰退……….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