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南門外的桶盤淺地區,屬於櫻丘沙丘群,有三座凸起的山丘,從孔廟遠觀形似筆架,
因此有「筆架山」之稱,堪輿家稱為「學宮拱案」。
明鄭時期(1665)諮議參軍陳永華認為此處是風水寶地,
將最高學府「明倫堂」的格局規劃成坐北朝南,遙對筆架山。
筆架山分別為魁斗山、汐見丘、貴子山(水交社),
其實不論是「魁斗山」、「魁仔山」或「桂仔山」,其實就是「鬼仔山」的雅化。
該區自古就是漢人墓葬之地…….
乾隆40年(1775)知府蔣元樞於魁斗山附近設南壇義塚。
瀨口社的竹溪一帶,當時是沙丘,不利耕種,
慢慢發展成台南府城的墓地 ……
也就是今天的「南山公墓」。
很多老台南的先人卜葬於此。
吳國美(吳家第十世)於乾隆年間,由大陸泉州遷徙來台灣。
吳國美生三子,長子吳元蒲,次子吳元光,三子吳元甫;
次子吳元光奠定基業,家境漸隆。吳元光共生八子,稱為「枋橋頭吳家八房」,
其中二房乃吳尚新的父親吳春貴,係嘉義縣學生員,
於乾隆五十三年拔貢,承辦台灣、嘉義兩縣署的食鹽販館,公號「吳恆記」。
吳春貴,自嘉慶初年起,
因承辦台灣、嘉義兩縣的販鹽業務,漸漸發達,店號「吳恆記」,
店址在枋橋頭 ( 今民權路、公園路口東北角 ) ,人稱為「枋橋頭吳」;
後來他並分了一半營利給堂弟吳春祿,吴春祿則在磚仔橋 ( 今府前路、永福路口北 ) 一帶設店 ,
店號為「吳昌記」,為了區別 , 人稱為「磚仔橋吳」。
吳春祿為吳元光的弟弟吳元甫之次子,
吳春祿共生九子,稱為「磚仔橋吳家九房」。
水利系統發達的歸仁平原上,米糖產業除了成就傳統大地主之外,也吸引郡城內紳商。
府城仕紳「磚仔橋吳」郡內總理鹽運使司運同加一級吳春祿,為清道光年間在大人廟(保西代天府)
重修時要角之一,其墾號「吳昌記」同治年間有承墾今七甲圳頭仔之記錄。
鳳山舊城(左營) 北門於道光5年(1825)動工,道光6年(1826)完工。
內門 額上款題「道光五年桂月穀旦」,下款題「督建總理吳春祿、黃化鯉,督造總理方耀漢、吳廷歲」;
外門額上款題「道光五年穀旦」,下款題「福建汀漳龍道攝理台灣府事方傳穟、鳳山縣知縣杜紹祁建。
臺灣府城隍廟早在明鄭時期即創建,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臺灣知府蔣元樞
因治績良好,重修府城樂道之「七寺八廟」,即以本廟為首。
廟內存有吳春祿捐納之楹聯 :
道光丁亥孟冬
燮理陰陽剛柔合撰 鑒觀善惡彰癉無私
重修總理候補同知加一級吳春祿敬撰
位於南山公墓內的吳門蘇太安人墓
即吳春祿母親之墓,
看墓碑及墓手材質及規格,
此地似乎非原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