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頭聚落的歷史始於元代,

水頭有文獻記載,約在元朝初年( 1281 ),李氏始祖良亨公自同安遷抵奈社李厝(今中界),

以後子孫枝葉茂盛,蓋了規模龐大的七進宗祠,可惜明末毀於倭寇之亂,現僅重建一進。

 

 

元仁宗延祐兩年( 1315 ),黃輔(仲卿) 登乙卯科進士,

因避胡元之亂來浯執教定居,是為金水黃氏肇基始祖。

在前水頭設帳授業,死後所葬形號「貓兒洗面」,

後代蕃衍,蔚為大族,佔全村人口半數以上。

 


 

水頭又名金水,位於金城鎮的西南隅,是個以黃姓為主的多姓聚落,

歷史有700多年,鄰近水頭碼口,早期即為金門與廈門之間的交通要津。

金水村轄區僅4.0平方公里,水頭聚落佔2.2平方公里,依山而建,呈長形分佈,

分有「頂界」、「中界」、「下界」、「後界」四甲頭。

 


 

水頭的開墾,相傳最早曾是有白姓之漁船靠嶼避風,且搭一芧屋,

其位址在後界靠海的白姓宅地處,但年代無從考據。

而較具體之水頭開莊,以水頭主要氏族黃姓之開金祖仲士卿公,

因避元亂,由同安金柄遷浯而定居於水頭。

 

 

本聚落位於金門之西南隅,古代曰水頭,但島之北亦有聚落曰水頭,

故分別稱「前水頭」、「後水頭」;

而前水頭亦可曰「金水」乃今之水頭,而後水頭曰「汶水」,

其現今之地名為後水頭。

 

 

水頭村民除以農、漁業維生外,亦多從事走船經商,聚落裡滿是美輪美奐的傳統閩南古厝與洋樓建築。

有清乾隆時期所興建的黃氏大宗祠、黃濟古厝、酉堂、頂界「十八支樑」(九棟二落大厝)等閩南傳統建築。

中界更保存許多清中葉以後,大量金門僑民匯款回鄉興建的學校(金水學校)、銃樓(得月樓)等設計講究的洋樓,

此處彷彿是歷史建築的展場,是金門保留最完善的傳統大聚落。

 

 

 

黃天露(黃氏三房派下)宅建物正面石堵的「彩釉面磚」色彩豔麗,

紋樣有花卉、水果等,搭配於紅色燕尾磚的牆面上使整體色澤十分亮麗;

洋樓立面為五腳氣形式,外樑列柱成拱形,

山頭上「民國十九年」的泥塑字樣,紀錄著建造的歲月。

 


 

 

黃乃甫宅原址與後側卓齋原為同時期由黃紹光興建,

民國19年房屋因年久失修而倒塌,後黃乃甫至印尼經商,經營雜貨店生意,

致富返鄉興建此宅,為典型之大九架番仔厝,

 

建物山牆及正面牌樓有豐富的泥塑裝飾,

牌樓下方水車堵之彩磁亦保存完整…………

 

 

水頭聚落由於早年經商者眾,許多在南洋從商致富者,紛紛在故鄉搭建樓房大厝,

並融入異國情調,因此約在1920~1930年間,留下許多呈現南洋建築特色的「番仔樓」。

 

 

 

 

後陳於馬路北側,見一《穎川衍派》知為陳姓堂號。

也保存了一棟擁有山牆的番仔樓。

 

 

雖說是番仔樓,其山牆、馬賽克磚等裝飾皆有別傳統,

 

卻又仍可見到中式花鳥壁飾、福祿壽等喜氣漢字,兼容並蓄的風格,

 

成為屬於那個年代的刻劃………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