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水頭」古稱「水頭」,乃因靠近碼頭而得名

 

前水頭真正的開發是在清朝乾隆以後,主要是黃氏家族長房於杭州經營布綢,

以及二房大陸錦州經商致富,早期的發展在「中界」的「黃氏酉堂」周邊,以及東側「頂界」之

閩南傳統建築「十八間」梳式佈局建築,至今已約有兩百年的歷史。

 

民國初年,水頭以頂界處的建築型態最具代表性,

當時族人大都經營南北雜貨,所得便各自集資興建石基磚牆之兩進大厝,整齊排列於頂界處,

此乃鼎盛一時的十八間之梳式配置建物。

 

 

水頭地區出洋經商者眾,部份有成者匯款回鄉興建豪宅,極富異國風味,

1932年金水小學落成,其四周陸續興建不同的洋樓,

使得中界南邊自成一區洋樓區……….

 

 

 

金水國小位於水頭聚落,1921年重視教育的水頭黃氏宗族,為因應金門愈來愈多的學生,

計畫籌建金水學校;最早以黃氏家廟做為校舍,後來校舍不敷使用,便向南洋地區的僑民募款。

學校成立後,交由聚落中有名望的鄉紳組織董事會進行管理,

漸漸成為金門地區規模最大、制度最完善的小學。

 

 

 

 

金水國小的正門上方,刻有兩個可愛的小天使及A的符號,

是當初的設計者希望在這間學校的學生,都能保有天使一樣的心腸,

而且學業都可以拿到A。

 


 

 

 

國小內部是以「回」字型為建物排列的方式,「回」字中間的那個小「口」,

即是該國小的大禮堂,外邊的大「口」即是教室、校長室、保健室等等。

正面建築是腳基式的洋樓,兩邊的小山牆,牆體為磚石結構,而紅圓型磚柱更是台閩地區少見;

 

 

正門與側門的亭廊、山牆泥塑裝飾,採用南洋風格形式表現;

正面山頭上除了有天使外,還有盾牌、飛鷹、花草等精美泥塑雕刻,

裝飾華麗,頗有西洋巴洛克建築藝術語彙………

 

 

另外,學校內也展示當時金門人外出打拚的故事,

 

由於當時南洋(印尼等地)對於國人而言,被視為「番外之地」,

所以在南洋經商有成的居民回國時,從南洋帶回來的東西,習慣冠上「番」字。

因為金水國小建築帶有南洋風格,當地人稱之為「番仔厝」學校。

 


 

後來因金門人口外移,學生人數不足,因而於民國75年間廢校。

10餘年前,經金門國家公園整修後,

被公告為金門縣歷史建築。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