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陽肇基始祖,諱淑翁,字里之,號覽溪,河南省,光州府,故始人仕唐官拜十二使,
總章二年(669),己已同陳將軍政公入閩鎮,守閩方卜居漳州府龍溪縣,二十八都住榴陽亦名流傳,
迨八世世員公徒居龍溪二十九都,石美保寮里社又名錦湖社,是為錦湖肇基始祖。
由此可見,角美流傳、石美、錦湖、遼東等地郭氏都屬榴陽衍派………
郭春秧是清末民初的著名華僑,遼東即期故鄉,當時屬同安縣所轄。
這位貧窮農家的孩子,就是從此處揚帆出海,到南洋造就一番事業
成為一代「糖王」。
據漳州有關的華僑史料記載,郭春秧是今龍海角美鎮人,家世顯赫。
祖父郭其雨是清資政大夫,父親郭河北是清轉運使。
郭春秧17歲隨叔父郭河東遠渡爪哇經營糖業,後來成為能與荷蘭人抗衡的糖業巨頭。
並在台灣和廈門之間經營茶葉,創立台灣茶商公會,營運茶葉至南洋。
事業發達時,先後在廈漳等地設立農場並開辦糖廠。
20世紀初郭春秧在廈門開設「大通行」,經營進出口貿易,又參加鼓浪嶼的開發建設。
郭春秧晚年分別在香港和台灣發展事業。
在香港北角填海灘建店鋪300間,開闢成一條新街,被當局命名為「春秧街」。
在台灣西北部開闢茶園,創辦制茶廠,在淡水鎮開設「錦祥茶行」,
在廈門設有錦祥茶行分行。
1935年,郭春秧逝於台灣台北縣淡水鎮寓所,終年76歲。
和眾多閩南人一樣,郭春秧踏實勤奮,不但聰穎且進取,逐漸學會傳統的製糖工藝。
出師之後,他勇於創新,不但採用機器製糖工藝,同時還對傳統的製糖設備以及煮糖爐灶進行改造,
提升了製糖的效率和質量,深受郭河東的賞識,被提拔為經理。
他的製糖經驗,也逐漸在華僑製糖行業中推廣,
讓原本處於不利境地的其他華僑糖商擺脫了困境。
1895年,郭春秧正式接管糖廠。
其後,他擴大甘蔗種植面積,擴建製糖廠,更新製糖設備。
經過幾年的拼搏,郭春秧在製糖業取得傲人成績,一躍成為「四大糖王」之一。
「春秧公司」也繼另一「糖王」黃仲涵的「建源公司」之後,
成為能與荷蘭人競爭的糖業公司之一。
事實上,在郭春秧事業取得成功之後,回報家鄉之時,
他的人生傳奇依舊和製糖分不開,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證明了其「糖王」稱號的實至名歸。
在東孚鄉,他首先投資建立了「華祥公司」,開辦水頭農場,種植甘蔗、果樹,並附設榨糖廠。
其後,又在角美的田邊、江東的郭洲、海滄的洪坑辦了3個農場,
大面積墾荒種蔗、種柑橘,附設製糖廠。
田邊農場附設的糖廠,引進日本設備並機械生產赤砂糖、白糖和冰糖,
率先在閩南使用機器生產蔗糖系列產品。
現在,遼東村裡的一所錦湖小學,就是當年郭春秧捐建的,
除此之外,郭春秧還做過許多造福桑梓的善舉,
例如每當村莊遭災害侵襲,他都會慷慨解囊,救濟百姓。
他的善心不僅限於對家鄉的百姓,還跨越了國界。
由於他在生意上面和日本有來往,也經常到日本,
1923年9月日本關東大地震,災情十分嚴重,儘管關東地區並沒有他的生意關係戶,
但他得知情況後,仍慷慨捐贈了三十萬元進行賑災。
走進古厝大院,所見庭院寬闊平曠,房間眾多而布局錯落有致,房門迂轉相通。
門窗做工考究,或雕或鏤,或字或畫,其上花草蟲魚惟妙惟肖,令人嘆為觀止。
裝飾雖然有些老舊,但仍是栩栩如生,樣樣堪稱精品。
和眾多成功的華僑一樣,郭春秧在南洋功成名就之後,
回歸家鄉也在鼓浪嶼,建造一座別墅。
位於晃岩路70號的別墅,正是在那個時期建造的………
這座三層別墅是藏身於日光岩南麓的半山上,順山勢而建,
在建築上使用大量石材,使得整棟建築與山體完美融合。
鼓浪嶼海底世界後面的錦祥路,低調僻靜。
可在當年,這條路被郭春秧作為民生商業街開發出來時,直通當時島上最重要
的碼頭黃家渡,繁華盛況更勝龍頭路。
據說,取名「錦祥」,
則是郭春秧的字號。
遼東的郭氏古民居古厝中有一座以郭春秧名字命名院落,名為「春秧堂」,
據說裡面還掛有郭春秧的照片。
屋檐下的雕塑,展現了郭春秧遠渡重洋,艱苦奮鬥的歷程,
上面雕有汽船,海洋生物,充滿海洋文化氣息。
郭春秧的後人分布在海峽兩岸和南洋等地,
郭春秧的史跡成了其後人的尋根之地,
同時,
也是一段人文變遷的見證……..
郭春秧一家也算得上是仕宦家庭,
其祖父及父輩的官銜推論是捐官所得可能性極大。
無論如何,
能在此’鄉間興築此一華美的古厝群,
想必也是郭春秧主要捐貲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