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義莊見證了林平侯及後人對故土的一腔情懷,其義舉震撼人心。

義莊從道光元年(1821)開始運作,辦理贍賑業務,周濟宗親。

由於制度設計得好,義莊自行運作,至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兩岸隔絕終止,義莊延續116年。

賑期之長,為世所罕見。


 

《台灣通史》記載了林平侯的慈善之舉 :

「平侯既富,仿范仲淹義莊之法,置良田數百甲為教養資。」

林平侯建起永久性的慈善機構,取名「永澤堂林氏義莊」。

 

 

此後,從第一代林平侯傳至林國華、林維源、林爾嘉等四代傳人,均熱心公益,

整個林本源家族自始至終秉承林氏祖訓 :「愛鄉愛土,為富當仁,樂善好施。」

義莊成為聞名海內外的公眾慈善機構……….

 

 

 

 

林氏義莊本身即是一座具有典型閩南風格的莊園。

 

義莊氣勢恢宏,三座並排兩進大厝,

前面一片磚埕,中座之後建一座二層樓房,右座之後建一列倉廩,

配合東西數列對向護厝等,莊前有魚池,池塘邊有石欄杆,

後是一個巨大的石埕院,正好用來曬穀子。

 

 



「永澤堂」金字木匾懸掛中座大厝門上,而埕院後,是一排典型的閩南風格建築:熱烈的紅磚紅瓦;

主屋與護厝縱橫排列,沉穩大方;燕尾脊作勢欲飛,又添了一種靈動之美。

莊門左右側開著,埕前臨池護欄和護莊矮牆圍拱全莊,總體上看結構整齊寬敞,典雅大方。

 


 

 

 

漳州市文物專家老鍾說,林氏義莊是漳州市保存較為完整的閩南古建築之一,

也是座民間建築的藝術寶庫。

義莊坐西北朝東南,占地面積4500多平方米,房屋99間,南北長114米、東西寬90米,

 

建築面積3730平方米,磚木結構,懸山頂,四合院構造。

 

 

其中石板石階保持完好。內裝修做工考究,裝飾物種類繁多,室內窗花、窗欞堪稱傑作,較為罕見。

在「永澤堂」護厝牆壁上,引人注目的是一排保存完好的精磨的黛黑石碑刻,鑲嵌在正厝天井西廊的壁牆上。

碑刻上下兩層,共十塊,寬3米,高1米。

工整精美的小楷,出自清書法家呂世虞的手筆。

敘述了林氏義莊的由來、施賑辦法、經理人員的配備,非常詳盡。

 

 

義莊的贍賑制度很是規範。

 

根據黛黑石碑刻所述,板橋林家將在台灣淡水的保水田園500畝劃為義田,

 

這些義田都是上好良田,收成穩定,實收谷1600石。

 

租谷在淡水變賣成銀圓,每年分兩次會票到內地永澤堂,再由管理人員隨時買米,按月分發給族人。

 

贍賑事宜「延請族中誠實心正兩人經理其事」。

 

 

 

林氏族親凡貧乏之家,逐房計口給米,成丁每日給糙米一升,於每月初一日永澤堂內發給;

 

每年冬至日,男給棉布三丈,每年春分日,女給棉花三斤,令其親自紡織。

 

五服之親者,娶婦給銀二十兩,嫁女給銀十兩;尊長有喪支銀七兩,次長有喪支銀五兩,未婚娶者支銀四兩。

 

贍給有定額,男女無遺漏。台灣淡水這500畝水田,林氏子孫不得視之為祖產。

 

為了杜絕後患,請地方官另立永澤堂作為戶名,登記註冊。

 


 

古厝群落始建於嘉慶二十四年(1819),兩年後落成,

歷經190多年的風雨滄桑至今保存完好……….

 


 

據說迄今,

台灣板橋林家每年還會寄來一萬多元,

以做為義莊以及祖墳的維修管理經費。

持續著兩岸的源遠流長。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