薌城歷史悠久。從市郊蓮花池山,竹林山一帶發現的石器看,早在4萬至8萬年前

就有先民在這裡生息,開闢這塊土地。

540年,薌城(原龍溪縣)開始建制,至今已經1400多年……….

薌城區是漳州市的中心城區,位于漳州平原的北部,九龍江下游。

區境距廈門僅50公里,東鄰龍海市,西接南靖縣,北靠華安縣,東北與長泰縣接壤,

南與龍海、南靖相連。

 


 漳州東南地勢平坦,九龍江西溪與北溪夾峙區境而過,形成沖積平原。

境內水資源丰富。九龍江西溪由南靖縣的靖城鎮流入本區境內,經天寶、芝山兩鎮,過市區往東,

于芝山鎮的下洲村出境,入龍海市轄區。兩溪于龍海市的福河口匯入海。

除西、北溪外,境內尚有流經五鳳的畸下溪、詩浦人造河、塘頭河、鰲浦大湖、墨溪大湖等等,

渠塘密布,河道貌岸然縱橫,為薌城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

 

品味漳州獨有的風情,不能不談到幾條最有味道的街道……….

打錫巷是漳州知名的小吃街;

該巷有許多人以制錫器而聞名,除此之外,還有一部分人

是從事錫鉑紙業,後來大家叫習慣了,所以就叫成「打錫巷」。

柑仔市南與新馬路連接,北與人市路、新行街交匯。

「文革」期間為紅鷹路,民國時期稱之為新路巷。

柑仔市的附龍廟為市級文物點,

附龍廟始建於清乾隆年間,是漳州最早從九龍嶺福德正神廟分香火的廟宇,

香火鼎盛,因廟宇年久失修,後由柑仔市社捐款修建。

這裡供奉的土地公格外威嚴氣派:頭戴尚書帽,左右兩側有文判武吏像,

有涼傘、肅靜迴避牌,有大鑼開道,屬尚書品級。

 

 

歷史上的新行街東接浦頭街,鹽魚市,直抵浦頭港浦頭港曾經是九龍江西溪故道的心臟,

由於臨近港口,商業高度發達,新行街地價飛升,房屋的門面大多用來充當店面。

於是發展出一種比較實用的街巷式建築,窄而細長。


此種街屋通常面闊一至兩開間,縱深方向卻往往三進、四進,如同一把直尺。

典型的三進房民居,格局基本上是「三堂三井」,從前往後,順序依次為門房、天井、前堂、天井、

正堂、天井、後堂,兩邊封火牆高聳,與鄰居共牆。

看起來整個建築瘦長多節,仿佛一根根竹竿,漳州人稱之為竹竿厝。


這條街名望四揚的古民居要數

「施厝大院」、「黃氏宗祠」 和「番仔樓」三座。

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地當屬

番仔樓了………

昔日的新行街曾被稱為繁華第一街。

如今雖然落寞,卻不減風華。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