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元廟坐落在漳州市薌城區龍眼營南端,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也是歷史文化街區觀光旅遊景點之一。
該廟始建於明朝,面闊三間、進深三間,天井帶兩廊。
正殿主祀廣惠尊王謝安,及謝府元帥謝玄,陪祀開漳聖王陳元光,上懸「威鎮南漳」匾額。
後殿有天井,殿左右兩室,中祀觀音菩薩,兩邊石柱鐫有對聯曰:
「德澤攸垂鹹傳固始,顯靈如在永庇通元。」
後進二樓一廳帶耳房,係清咸豐四年(1854)住持僧慧照師所建。
清同治三年(1864)10月14日,太平天國侍王李世賢攻克漳州城,後居於此,
至次年5月15日撤出漳州,故又稱為侍王府。
通元廟於文革期間,遭受嚴重破壞,正殿石柱鐫刻均被損毀,神像及文物散失。
由於通元廟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1988年,漳州市人民政府
將其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行走於龍眼營,但見古街兩旁各有小巷,而站在巷口往卻不知所往,頗有曲徑通幽之感。
青石小路曲幽,泛著柔和的白光。
小巷縱橫的龍眼營,百年前卻是客店眾多、商賈聚集當然也是藏污集中之地。
從清代興盛到民國初年,龍眼營的客店至少有二十多家。
通元古廟在龍眼營的南端,靠近南市場四硿井。
通元廟廟小而名揚,主要是因為通元古廟與「太平軍」有關,
即與太平天國的侍王李世賢有關…….
史料記載:
同治三年(1864)10月14日,太平天國侍王李世賢攻克漳州城,
其王府就安在龍眼營的「通元廟」,
李世賢就住在後殿二樓上,直至次年5月15日撤出漳州。故稱為侍王府。
據考證,侍王李世賢攻占漳州後,為了不侵擾漳州百姓,還制定《行營規矩》,
內有「令軍民男婦不得入鄉造飯取食、毀壞民房,擄掠財務及搜抄藥材鋪戶并州府縣司衙門」,
並「令不得焚燒民房及出恭在路並民房」。
龍眼營的南面曾是漳州古城牆,據說龍眼營小巷子的走向就是沿著城牆走的,
在古城拆遷之前,還能在龍眼營里找到城牆的一部分遺址,
現在已經基本看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