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垂拱二年(686),陳政之子陳元光疏言:「周官七閩,宜增為八,請建一州,泉、潮間」。

陳獲旨得准,在泉州與潮州之間建有漳州,並受命嶺南行軍總管、世守漳州刺史。

陳元光又疏部曲許天正、馬仁等幹略,請授司馬等職。陳元光即率眾等在漳州剪除荊棘,

營農積穀,奏立行臺,四境遂無枹鼓之聲。

明朝時,漳州之月港已經是閩南大鎮,人貨萃聚……..


 

民國初年屬汀漳道,後撤道,各縣直屬省轄,又設立行政督察區

1949年,解放軍占領漳州,1950年成立龍溪專區,後改龍溪地區,為漳州市前身。

 

1951年,析龍溪縣城關設縣級漳州市。

1960年,龍溪縣與海澄縣合併為龍海縣。

1985年,龍溪地區改設地級漳州市,

原縣級漳州市改設薌城區。

 

中山公園位於漳州市區延安路,佔地近60畝,是福建省內的市級休憩公園之一。

曾經在公園建有「中山紀念台」,位置應是在現時「漳州解放紀念碑」之南邊,紀念台是為19路軍

進駐漳州時所建,但是在抗戰期間遭日本轟炸機空襲被毀。

現時公園建有噴水池、七星池、梅崗山、解放紀念碑、華表六角亭等建築。

花香鳥語、綠意濃濃的中山公園,佔地約60畝,面積不大卻來頭不小……….



漳州第一公園其所在位置是自唐以來到清末,一千多年的政府辦公所在地,

宋朱熹任漳州知府,這個地方更是名聲大震,留下「紫陽古署」美稱。

1918年底,當時陳炯明率援閩粵軍到漳州開闢閩南護法區,

前後費時11個月將龍溪縣署改建為漳州第一公園。

此即為中山公園之前身………..


清光緒《漳州府志》卷五載:

「漳州府署在府城南,唐貞元二年(786)徙州治於龍溪即今治也,元為路,明為府。」

千餘年來,此處一直是漳州的州、路、府署所在地。

府衙歷代屢有廢興,「康熙五十二年(1713)復建二堂、川堂及仰文樓」。

府署原範圍甚大,今存衙署及仰文樓址,可見舊牆厚達1.2米,磚、石用材俱大,系府衙古制。

1927年元月,北伐軍東路軍將其更名漳州中山公園。

漳州府衙遺址仰文樓,後改為圖書館。


公園中央處,赫然屹立著國父孫中山像,基石銘刻「天下為公」,

熠熠生輝,寓意深遠。

而離中山像的不遠處,還立有一碑,其四面書有「自由、平等、博愛、互助」。

碑體四面大書「博愛」「互助」 「平等」 「自由」八個大字,

分別出自孫中山、陳炯明、章太炎等人之手筆,其厚重、神聖與沉甸甸的歷史滄桑樣,

令人肅然起敬,彷彿重回民國初年,洶湧著轟轟烈烈的革命浪潮……


公園的西北角,有一綠水微瀾的小池塘,池邊有蔥鬱火紅的鳳凰樹、龍眼樹等。

池塘不大,千餘平方米,半月形,板石砌壁,有很美的名字七星池。

 

北伐紀念亭在仰文樓左側,

穹頂方柱,莊嚴肅正,頗為美觀。


此亭原為陳炯明所建的「龍柱亭」,鐫文「漳州公園記」。

陳氏沒有想到,幾年後的1927年,何應欽北伐途經漳州,對其得意之作做出更動。

並將碑亭改為「中山亭」,廢除原碑文,改鐫孫中山的《總理遺訓》《漳州中山公園記》等,

最後,索性連公園也更名為「中山公園」。

紀念亭旁,一群老奶奶在大樹下跳著廣場舞,

這裡現在已經變成晨運的最佳場所。



公園東南側,是新中國成立後修建的英雄紀念碑,

每年清明,總有人們來此憑弔,敬獻花籃……

閩南革命烈士紀念碑,建於19568月,紀念碑上由漳州名匠李明月以鋼筋水泥

雕塑了身著軍裝、肩背竹笠、手持步槍的紅軍戰士形象。






紀念碑左側的山坡上,

則建有「漳州解放紀念亭」。

顯而易見,

中山公園與辛亥革命有著很深淵源……….

 

時光流轉,數歷戰亂,幾經興替,

中山公園無論如何變更,

始終都是漳州人民休閒的不二選擇。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