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一府六縣格局始於唐大曆五年。

自從晉太康元年新安郡轄黟、歙、海寧、黎陽、遂安、始新六縣以後,歷有變動。

南朝宋大明八年,黎陽縣併入海寧縣,新安郡轄歙、黟、海寧、遂安和始新五縣。

梁普通三年,划吳郡壽昌縣歸新安郡。




梁承聖二年,分海寧、黟、歙三縣各一部分置黎陽縣,

四縣劃出新安郡置新寧郡,治所海陽。

秦代即置歙縣,先後屬會稽郡、丹陽郡、新安郡等。

隋滅陳後,設歙州,治所在歙縣。北宋徽宗時,平定方臘之亂後,將歙州改名為徽州。

元設徽州路,明清時為徽州府。

自隋至近代,歙縣作為徽州首縣,

就一直是徽州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現歙縣的縣城徽城鎮就是原來的徽州府城。

兩山橫亘城中,將古城一分為二:東為古歙縣附郭城,被群山環抱,狀似半月;

西為古徽州府城,面對練江,地勢開闊。

城郭為明代所建,目前僅存數座門樓和部分城牆……….

 

因縣治與府治同在一座城內,形成了城套城的獨特風格。

 

位於歙縣城內的斗山街是文化歷史名城一級保護區,

也是一處集古民居、古街、古雕、古井、古坊於一體的旅遊文化景點……….

 

徽州街巷內有斗山街、大北街、打箍井街、中山巷等古街巷。

 


 

古時斗山街這一段還沒有正式成為居民區,房屋稀少,井泉又缺。

唐貞觀元年間,有人在此處看見眾多青蛙圍聚,因青蛙喜濕,所以人們推測此處地下有水,

深挖後發現兩個泉眼,人們於是把它們打成了兩口井。

因歙縣方言稱青蛙為蛤蟆,這兩口井便被冠名為『蛤蟆井』。

該井也是斗山街綿延至今的最初源泉。


 

 

斗山街因何得名?當地的說法是 :

「斗山和西干山對望,西干山上有一處長慶塔,狀似毛筆,

斗山在其映襯下狀似筆斗,因而得名斗山。」


斗山街並不長,約300多米,但這300米走下來,卻很讓人大飽眼福。

 

斗山街上有一處江宅,門側至今鑲嵌著一座木牌坊,在雕有雙龍聖旨、玉璽寶印

的橫樑中間,楷書著「旌表江萊甫妻葉氏貞節之門」十二個大字。



 

汪宏坦介紹說:「相傳元末年間,朱元璋領兵征討元軍,後被元兵包圍困於徽州,

最終逃至江萊甫宅附近的乾明觀內,而江萊甫宅的後壁就與此觀毗連,後壁樓上則是矢志守寡的葉氏。

一日傍晚,葉氏見窗下有一人衣衫襤褸、蓬頭垢腦,便將自食的飯菜放入竹籃,以解該乞丐之飢,

而這位乞丐便是之後登基的朱元璋。



1368年,朱元璋做了皇帝,為報葉氏救命之恩,便以選妃為名欲招葉氏進宮,

誰知葉氏進退兩難,最終懸樑自盡以保名節。

徽州知府後依據聖意為葉氏建了此牌坊………….


 

斗山街不是一條商業街,整條街上沒有一間店鋪,那幢幢相連的古建築,

全都是徽商大賈的住宅。這些明清老宅里,有的門臉豪華,有的則簡約玲瓏,

各戶高大的馬頭牆摩肩接踵,擠得很近,卻又互相錯落,互不壓制。

 

斗山街上的徽商大院楊宅,剛進門便被這古色古香的天井院老宅深深吸引。

據說是屋主的祖父在清末花了一萬大洋修建。其祖父原在浙江做一個八九品小官,

後來辭官經商,有了積蓄後便回鄉歷時六年修建了這一所宅院。

 

走在斗山街上,沒有商業氣息,質樸古典的街巷徽韻十足。

根據斗山街的具體風貌打造旅遊新業態,比如發展民宿,建立茶社,

或打造一些徽文化元素較強的景點,為古街注入新活力。

 

豸綉重光坊,建于明崇禎年間。双龍板题敕命;額枋西面為豸綉重光,

下註 : 赠文林郎山西道監察御史江應曉、庚戌進士山西道監察御史江秉謙。

史載江秉謙為官時因屡提善政而遭阉魁魏忠賢陷害,最终抑鬱而死。

 

另外在新南街的中山街上階梯上另有一石坊,

額枋寫有恩榮、世科字樣,

因字體渙散,無法辨識…….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