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是中國歷史上的行政區,於宋宣和三年(1121)由歙州改名而來,
下轄歙縣、黟縣、休寧、祁門、績溪、婺源六縣,治所在歙縣。
1987年徽州地區改名為黃山市,徽州行署同時改為黃山市政府。
現在「徽州」一詞除了指「徽州區」外,更多指的是具有共同歷史、文化和語言,
歷史上長期由徽州府所轄的歙縣、績溪、休甯、祁門、黟縣和婺源六縣區域。
徽州是徽商的發祥地,明清時期徽商稱雄中國商界500餘年,
有「無徽不成鎮」、「徽商遍天下」之說。
徽州文化也成為中外學者重點研究的中華三大地域文化之一,
包含以徽劇、徽菜、徽雕和新安理學、新安醫學、新安畫派、徽派篆刻、
徽派建築、徽派盆景等文化藝術形式。
徽州一府六縣格局,始于唐大曆五年(770),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開始徽州之名,延用至今。
北宋後期,徽州文化在此開始萌芽,到明清更與敦煌、藏學,並稱中國三大地方學。
甚至孕育了朱熹、陶行知等一代宗師,
開創了徽派建築、徽劇、徽菜…等,影響至今的文化資產。
古徽州在中國的江南地帶,有著一年分明的四季,在清山綠水中發展。
屬安徽省所管轄。東接浙江,西鄰江西。但是在古時交通閉塞,是個明顯的山區。
唯有水運最為方便。
從安徽二字,便可看出以前徽州的重要性,
安徽是在康熙六年時做的省名,安徽的『安』字指的就是安慶,而『徽』字指的就是徽州,
安慶與徽州是當時兩處非常繁華的地區。
早在秦始皇統一中國之時,便在此至縣,名字隨著朝代不停的更換,
曾叫過歙州,也曾叫過新安郡,一直到宋代,宋徽宗時期纔改為徽州,
徽乃美好的意思。
徽州一名後來便一直沿用到了清代,幾乎沒有變過。
徽州所管轄的地區有歙縣、黟縣、休寧、祁門、績溪和婺源。
徽州府設於歙縣城內,俗稱一府六縣。
歙縣成了徽州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諸多的徽州文化便在這裡產生了,
素有徽州文化的發祥地之說。
徽州古城始建于秦朝,自唐代以來,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
對於縣治與府治同在一座城內,是一個很特別的情況,有點類似縣政府、與市政府大樓並列
在同一個地點一樣,形成了城套城的獨特風格。
徽州府衙建於元末明初,主要包括東譙樓、儀門、公堂、二堂、知府廨組群,
東譙樓始建於隋末,為歙州人汪華吳王府外子城的正門門樓,是古代夜間向人們報時的地方,
打更的鼓聲就是從譙樓傳向四面八方。
而有東方凱旋門之美譽的許國大學士石坊,
八角結構,舉世無雙,可說是牌坊的經典代表。
就位於徽州城內的重要街衢之上……..
環城的高牆及門樓,
訴說著這一座古城的悠悠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