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的傳奇女子賽金花,其故居景區在黃山和西遞、宏村之間,
修繕過程中運用了徽州傳統的造園手法,疊山、理水、建築、植物集徽文化的諸多元素、
與黟縣世外桃源般的自然美景於一體,因地制宜,巧於構造,將自然美景裁剪入園,
是人工山水園與自然山水園的完美組合,
園中主要景色多變化,從人物、歷史、文化角度來看,
皆具極高旅遊觀賞價值。
賽金花,原名鄭彩雲,十二歲時隨父親遷居徽州,
因家道衰敗,年少的賽金花一就淪爲清信人,也就是賣藝不賣身的藝妓,
後嫁于清狀元洪鈎,成爲狀元夫人,並以公使夫人的身份,
隨夫出使俄、德、荷、奧四國。
因外交事務,當時賽金花頻繁出入於歐洲上流社會的社交場所,
之後因緣際會下,賽金花結識了後來成爲八國聯軍統帥的瓦德西,
在她的努力下,瓦德西向已經攻入北京的聯軍發佈命令,禁止士兵隨意殺人,
使北京避免了屠城之劫。
後來辛丑條約能成和議,也多得益於她,因此京城人對她多有感激,
稱她平康女俠、護國娘娘。
八國聯軍之後,慈禧太後回到北京,民間有妓女救駕的輿論調侃,慈禧大為光火。
1902年,瓦德西奉命調回國。賽金花預感到自己在京城的處境將變得險惡,便移居上海英租界。
盡管這樣,清政府仍捏造一個虐待侍婢的罪名,趁賽金花到南市丹桂戲院看戲之機,
將其拘捕,發配回原籍黟縣。
賽金花離開黟縣返回上海後,嫁給一位姓曹姓商人作妾,
還花了兩千兩白銀,為其捐了一個同知官銜。
不久曹一命嗚呼,賽金花又孑然一身。後結識了國民黨元老魏斯靈,與之同居數年,相安無事。
婚後不久,魏斯靈便命赴黃泉,賽金花因此被人斥之為剋夫。
魏斯靈死後,賽金花神志大受影響。
其晚年幾乎淪為乞丐。
1936年,賽金花貧病交困,死于北京居仁裏,終年67歲。
2003年在賽金花故居遺址上恢復、修繕的徽派園林歸園,又稱為歸園景區。
地處兩處世界文化遺產西遞、宏村之間。
整個景區內有賽氏舊居、賽金花書齋、用過的水井、親手栽種的海棠花等。
賽金花故居資料陳列館展示了從國內外收購的大量歷史資料、賽金花不同時期的照片,
以及劉半農、魯迅夏衍等名人對賽金花的評說,
充分展示了賽金花撲朔迷離的一生……….
歸園采用了徽州傳統的造園手法,巧於因借,通過女兒牆、 漏窗,
將園外山容樹色、田園風光之美收覽無遺,
讓人領略到人工山水園與世外桃源般自然美景的完美結合。
園內亭台樓榭、假山池橋、曲徑漏窗、修竹古樟與傍水而建的直廊、曲廊、爬坡廊
一同勾勒出一幅醉人的江南山水畫。園中一處疊石假山——聳逸峰、其峰、巒、洞、
壑、澗、泉相映成趣,疊制技法巧妙,構造獨具匠心。
登峰頂,歸園全景盡收眼底。
放眼望去,可見遠處青山、近處田野、周邊的古民居村落
與整個景區溶為一體,自然而協調。
賽金花一生三度嫁與人婦,又三番淪落煙花巷重操舊業。
在中國近代史上沒有幾個女人有她這般傳奇的經歷,也沒有幾個女人有如此大起大落的命運。
是個集可悲、可嘆、可憐、可敬于一身的特殊女子。
也是那個時代具有象征意義的悲劇人生的代表。
明清小說家曾樸以賽金花傳奇經歷為主要線索著成《孽海花》一書,
在當時轟動一時,被稱為清末四大譴責小說之一。
北京大學著名教授劉半農和學生商鴻逵,根據賽金花本人口述
為她作傳,名為《賽金花本事》。
賽金花作為一名一代名妓,她時而是備受凌辱的妓女,
時而是出沒于各國貴族之間的公使夫人,時而是促成兩國和談、精明幹練的
斡旋人,時而是貧病交加、愁窮潦倒的乞丐。
她那大起大落的一生,既有傳奇性,更富有悲劇性……….
黟縣縣志上,
卻沒有任何關于她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