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御街沿中山路建成,中山路在南宋的時候稱為御街、天街、大街,
是南宋都城臨安南北走向的主軸線,承載了杭州800多年的歷史,
是最能反映杭州歷史變遷和歷史風貌的街區…….
南宋文人耐得翁《都城記勝》中曾提及 :
大街及諸坊巷,大小鋪席、連門俱是,既無虛空之室。
可以想見當時的繁華盛況。
南宋御街是杭州市的一條特色商業步行街,南北走向,屬於上城區中山中路。
它北至西湖大道(東西走向),南接河坊街(東西走向)。
因這條街是專供皇帝通行的道路,禁止百姓、官員行走,所以又名禁街。
早在五代吳越國時期就存在這條杭州官道,南宋時又延長拓展整治而成。
民國時期把幾段路名重新聯接起來,取名中山路,以紀念孫中山先生。
南宋御街與皇宮、太廟是南宋趙氏政權的三大建築標誌,
承繼了北宋京城東京御街的特色,允許兩旁開設各種店鋪,商業氣氛相當繁盛,
是皇城中最繁華的商業街。
據史料記載,能查到的御街兩旁的著名鋪席店名及地址,約有150多家,
大致分為日用品鋪、酒樓飯館、布帛服飾、文具書籍、醫藥配方、金銀交引、
娛樂休閒場所這七大類。
2008年1月起,市政府對中山路街區進行全面歷史保護與有機更新的整治,
御街在2009年9月30日重新開街。
御街與杭州另一著名老街「河坊街」十字相交,
共同組成了杭州歷史文化旅遊景區 ……….
北宋原定都河南省汴京(開封),北宋亡後,
宋高宗避走江南,在杭州即位,改杭州為臨安,為南宋之始。
宋高宗定都臨安非常傖促,當初視為臨時首都,對杭州城屬就地建都,談不上格局。
全城居西湖東面,而皇宮則偏西湖東南面;無論皇城皇宮規模都偏少,而且佈局零散。
城中街道因沿西湖而建,多傾向弧型,而中央大道(御道) 由
南面皇宮一路到城北余杭門亦呈弧線狀。
上至宋帝,下至臣民皆缺乏一股收服河山的氣魄,
反而受西湖風景影響,享受一片偏安之局。
縱貫全城的大街 (即御路) 亦稱天街,是全城商業最繁華的地區。
這條大街自大內和寧門杈子外,一直至朝天門外清和坊,
南至南瓦子北,謂之界北,沿線商業十分興盛。
也就是說,這條大街南則呼南瓦,北謂之界北,中瓦前謂之五花兒中心。
和寧門外紅杈子,早市買賣,市井最盛,而且供給禁中食品。
自融和坊北,至市南坊,謂之珠子市,自和寧門至觀橋下,無一家不買賣者。
整個臨安城四方輻輳,客販往來,旁午于道,曾無虛日。
其餘坊巷市井……直至四鼓後方靜;而五鼓朝馬將動,其有趁賣早市者,複起開張。
杭州城大街,買賣晝夜不絕,夜市非常興盛,與日間無異。
可見其繁盛之況………..
中山中路有不少歷史建築都具有一種特别的現象:
房屋的外觀(即沿街的建築立面)往往是西式的,但裡面的结構却完全是中式的。
杭州的老百姓將這種房屋稱作面鬼兒洋房。
如中山中路62号是著名老字號翁隆盛茶號舊址,看外觀,完全是一座西式建筑,有西式拱券門,
有西式陽台,有洋式的山花浮雕,但整座大樓的内在结構却完全是磚木结構的中式建築。
又如中山中路18号、181号是杭州早期最著名的恒豐绸莊舊址,該址為二層双墙門建筑,
外觀完全西化:有爱奥尼柱式門楼,有西式拱券,但是房屋里面也全是中式结構。
此外,如宏裕布莊(中山中路45号)、黄洽昌桂圆店(中山中路47号)、恒大協颜料號(中山中路55号)、
五洲药房(中山中路90号)、中法药房(中山中路232号)、世界書局(中山中路234号)等歷史建築,
都属于此類面鬼兒洋房。
中西建築文化以這樣的方式碰撞融合,颇值得後人去细细领會其中的奥妙。
銀行、郵局都属于舶来品,所以這些建幾乎都是標准的西洋建築,带着濃厚的西方建築文化:
浙江星業银行大楼採用的是西方古典主義的建筑風格,大樓正門為爱奥尼双柱式門楼;
浙江第一商業银行大楼(中山中路1933号),則是具有西方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風格;
只是距離河坊街有些路程,時間不足以前往。
頗為可惜………….
中山中路两旁保存着的一棟棟歷史建築,仿佛是一部部典籍。
南宋御街以中山路為軸,以吳山為心,形成一個甲字形空間格局。
甲字上半部分的田,主要在上城區,東至中河,西至延安路及吳山廣場,南至萬松嶺路,北至慶春路,
由河坊街和中山中路、中山南路構成田字中間十字形的橫軸和縱軸;
甲字下半部分,主要在下城區,為中山北路(至環城北路段)組成。
中山中路(鼓樓至西湖大道)步行街及周邊坊巷為吸引更多遊客,
光復路建有特色小吃街,主要經營杭州名小吃和特色杭幫菜,
與高銀街形成L形,成為杭州的又一條美食走廊……….
吳山景區亦有可遊賞之處,
只嘆時間不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