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屬於蘭陽地區三十六社中之加禮宛社、婆羅辛子宛社、流流社、里德幹社(利澤簡)、掃笏等五社。
至乾隆33年(1768),福建人林漢生率眾抵此墾荒,是為閩人開發此一地區之先鋒,至嘉慶十五年(1810),
本地已略具村莊之規模,而先民墾地拓荒時,採結首制,待土地墾成後,由第五個結首獲得之地,
因而稱之為「五結」。
清時的蘇澳曾經隸屬於利澤簡堡,
可見當時蘇澳還是小漁港,而利澤簡卻已是繁榮的市鎮。
一百多年後,蘇澳已成為宜蘭縣內唯一的國際港,
而利澤簡卻已繁華落盡,淪落為五結鄉的一個村落而已。
「利澤簡」的地名也已簡化為「利澤」……..
「利澤簡」的地名來自平埔族噶瑪蘭人利澤簡(Hedecanan)社,
意指「休息之地」。
由於利澤簡位於冬山河旁, 水路上通冬山鄉,下接冬山河口的加禮宛港,而成為宜蘭溪南重要
的貨物集散地,也造成了利澤簡的商業繁榮。
然而,隨著日治時期冬山河的改道,再加上鐵公路陸路運輸的興起,
利澤簡的商業機能衰退, 市況於是逐漸蕭條。
走在利澤簡老街上,仍然可以感受得到昔日曾經有過的繁華年代。
利澤簡老街的「利生醫院」。
這棟建築物是當地的地標,幾乎無人不知。
利生醫院是利澤簡老街最早的西式建築,它是由二層樓的利澤簡信用組合〈即五結農會前身〉
事務所與左側一層樓的利生醫院所組成。
利生醫院位於老街轉角處,建築呈L形的流線,入口設於轉折處,
立面簡潔,左右對稱,裝飾素簡, 建築特色屬於初期現代主義建築。
土黃色的面磚也是當時公共建築物常使用的顏色。
醫院的對面是則已歇業的利澤戲院。
站在戲院前,感受到利澤簡老街曾有過的繁榮,但更強烈感受到了她今日的落寞,
老街冷冷清清,街上幾乎不見任何遊客。
短短的老街,新舊建築雜處,新式水泥樓房已成為主流,其間夾雜著零星的閩南亭仔腳,
另有一排三開間的大正時代巴洛克建築風味的老房子,但也顯得岌岌可危。
利生醫院後方的街道,有一處昔日肥料倉庫之類的建築,
目前是規劃為國際偶戲藝術村之用,
做為文創景點的一部分……….
老街中心點的「永安宮」,主祀天上聖母,俗稱「媽祖廟」,
則是利澤簡地方上最重要的一座廟宇。
範圍不大的利澤簡老街,還不到一個小時就逛完了。
老街沒有什麼特色美食餐廳或都市所流行的速食餐廳或咖啡吧等,
只有傳統的小店。
老街寂靜,行人稀疏。
回到利生醫院時,再次面對著這棟老建築時,
心情則有一股歲月的感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