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山雄峙於宜蘭縣大同鄉境內,標高1950公尺,一年四季常雲霧繚繞,
晴朗之際可眺望桃山、大霸聖稜、南湖大山等高峰,氣勢礡其間含蓋冷溫帶、
亞熱帶及暖溫帶的森林,為昔日台灣三大林場之一,
區內蘊藏豐富的天然鐵杉、扁柏、紅檜等樹種。
太平山區幅員廣大,面積約12,631公頃,
包括土場、仁澤、中間、蘭台、白嶺、上平、太平山、翠峰湖、三疊瀑布、
獨立山等景觀據點。
太平山林場範圍相當廣大,大正四年(1915)開始伐木的舊太平山, 是在新太平山以西
至今日台7線之間的山林地帶;昭和十一年(1936),舊太平山森林砍伐殆盡,
生產中心才轉移至現在的新太平山。
太平山,泰雅族人稱為「眠腦」,意指「茂密的森林」,日本人命名為「太平山」。
太平山的森林資源蘊藏豐富, 日治時期與阿里山、八仙山,並稱為台灣三大林場。
台灣光復後,太平山持續伐林至民國七十一年(1982)。
儘管歷經六十多年的開採,無數原始巨木已經消失, 然而仍有不少不為人知的
巨木隱藏於原始深山之中。
昔日太平山林場的規模相當大,現存的鐵道及林道舊跡,
至少可規劃出二十條以上國家級自然步道。
見晴懷古步道係由太平山「見晴線運材軌道」部分路段整建而成,
入口處位於太平山宜專一線23公里處,在雨後乍晴之際可遠眺蘭陽平原,
及奇峰崢嶸的聖稜線;
午后常有瑰麗如詩的雲海,有時久陷白茫茫的霧中,反而湧起渴望見晴的心情,
此乃「見晴」地名之由來。
見晴線運材軌道原長約5.5公里,傍著迂迴曲折的鐵道路徑,視野寬廣、路徑平緩,
沿途保留鐵道、木馬、台車輪軸、工寮遺跡等歷史痕跡太平山步道每一條都很美,
見晴懷古步道是2015年時外國人評全球最美28條小路時,唯台灣唯一入選的步道,
全長2.25公里,當年為太平山運輸木材的鐵路,後來這條廢棄的線路被修建為步道,
見晴步道很平坦十分好走,沿途的路面建設也是以生態工法施做,不去破壞步道的生態,
可惜這條步道2013年因颱風多次摧毀,目前僅修復部分路段,
雖然短程卻真的十分優美……….
羅東林管處指出,當初整建時,特別保留過去伐木業遺跡,
並建置完善的解說與休憩系統;此處也是欣賞浪漫雲海的最佳地點,
但由於長久白茫茫一片,常讓觀者湧起渴望見晴的心情,
因此名之為「見晴」。
此步道為原太平山「見晴線運材軌道」部分路段整建而成,
原先有2.35公里長,現只開放900公尺,遊客走在鋪設的木棧道,一旁即為舊軌道遺跡,
沿途可見台車輪軸、轉轍器、工寮等,彷彿走入歷史;
另一旁則是蓊鬱森林,各種生物生活期間。
沿途少有人工修繕,另闢步徑、吊索橋或木棧橋繞道而行,
讓運材軌道檜木橋、或跨溪石、越山溝等維持原有風貌,橫跨山壑的吊索橋,
走起來搖晃卻十分安全,為平緩的步道,增添些許趣味與刺激感,
疊石親水區則讓人感受冰涼山泉,
都讓人流連忘返。
而廢棄的鐵軌棧橋上佈滿綠苔的景況,
也屢屢被廢墟愛好者
當作取景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