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8141000.JPG - 南澳  羅大春開路紀念碑

1874年,清廷派福建提督羅大春進入「大南澳」地區修築官道,並派兵屯守護路,

是漢民族進入「大南澳」的開始。

P8140999.JPG - 南澳  羅大春開路紀念碑

從蘇澳出發經過東澳,公路繞過烏石鼻岬角,便抵達南澳。

在「新澳橋」前,看見「朝陽國家步道」 的標誌,於是跟著指標左轉娜娘路。

入口牌樓寫著「朝陽山海生態村」。

由此進入,約一公里多, 娜娘路與朝陽路交會,左轉可通往「朝陽漁港」,

右轉則通往南澳火車站。

P8141001.JPG - 南澳  羅大春開路紀念碑P8141003.JPG - 南澳  羅大春開路紀念碑P8141002.JPG - 南澳  羅大春開路紀念碑P8141009.JPG - 南澳  羅大春開路紀念碑

先取右行, 去探訪附近的「羅大春開路紀念碑」。

紀念碑座落震安宮廟旁的小石亭裡,

是為了紀念同治十三年(1874),羅大春率兵開鑿「北路」的事蹟。

P8141006.JPG - 南澳  羅大春開路紀念碑P8141004.JPG - 南澳  羅大春開路紀念碑

同治十年(1871),有66名琉球漁民遇颱風飄流至台灣南端,

登陸上岸後,有54名遭到台灣原住民殺害。

 

日本向清廷提出抗議,清廷卻以「台灣生番為化外之民」答覆, 不願負責,

於是給予日本出兵台灣的藉口。

同治十三年,日本派出遠征軍,由屏東車城登陸,攻打牡丹社,史稱「牡丹社事件」。

P8141007.JPG - 南澳  羅大春開路紀念碑

 

日本侵入台灣,才引起清廷的重視,急忙派遣欽差大臣沈葆楨赴台加強防務。

沈葆楨派遣官兵分別修築北中南路,以打通台灣東西之間的聯絡道路,以加強東台灣的防務

 

其中,「北路」由福建陸路提督羅大春率領十三營官兵,開闢蘇澳至花蓮奇萊之間的道路。

這條北路,後來被稱為「蘇花古道」,即是今日蘇花公路的前身。

P8141008.JPG - 南澳  羅大春開路紀念碑P8141005.JPG - 南澳  羅大春開路紀念碑

 

北路完工後,羅大春囑咐僚屬勒石立碑,以為紀念。

歷經一百三十幾年,這塊石碑仍然保存良好, 民眾在碑石前放置香爐,加以祀奉。

碑文經過漆金,字句清晰可讀 由碑文得知,南澳舊名「大南澳」。

001_0101.JPG - 南澳  羅大春開路紀念碑

據當地耆老口述,清軍於紮營後並於龜山山頂建有砲臺多門,

以防衛海疆,防範倭寇侵擾,惜自今尚未尋獲,僅遺留現址供後人憑弔。

001_0102.JPG - 南澳  羅大春開路紀念碑

紀念碑文如下:

 大清同治十三年六月丙戌福建陸路提督黔中羅大春欽奉諭旨巡防臺朔開禁撫番

秋七月癸丑師次蘇澳八月辛未達大南澳初臺澎道江右夏獻綸以千人伐木通道自蘇澳及東澳

七月戊午還郡東澳以往萬山茸然恒古未薙兇番伏戎大為民害大春徵募濟師斧之斤之階之級之碉之堡之

又從而以番說番招撫之於戲軍士縋幽鑿險宿瘴食雱疫癘不侵道路以闢朝廷威福也將校用命也不可不紀

囑幕次三衢范應祥撰文三山應道木書丹龍眠方宗亮齊安高士俊選石勒諸大南澳

道左黔中馮安國監造

P8141085.JPG - 南澳  羅大春開路紀念碑

與後山北路開闢有關的紀念碑尚有兩座,

一為今置於蘇澳晉安宮的「後山北路里程碑」,另一為羅大春開路至新城時的「師次新城碑」,

後者已在一次大水過後被捲入海中,至今仍未能發現。

P8141086.JPG - 南澳  羅大春開路紀念碑

晉安廟前左側立有兩座古碑,

分別是清朝北路提督羅大春建設蘇花古道的「里程碑」,及清光緒元年所立的「興學碑」。

當時羅大春便奉令開闢蘇花古道,起自蘇澳,終抵花蓮港北岸,全長二百里。

蘇花古道,就是今日蘇花公路的前身,當年完工後,羅大春勒石紀念,

晉安宮保存的就是這塊里程碑記。

P8141087.JPG - 南澳  羅大春開路紀念碑
P8141088.JPG - 南澳  羅大春開路紀念碑

至於「羅提督興學碑」則是羅大春於率軍駐紮蘇澳,開闢後山道路期間曾捐銀五百圓

設立義學於晉安宮旁,以提倡文風,鄉民為感念羅大春義行,因此立碑紀念。

P8141089.JPG - 南澳  羅大春開路紀念碑

P8141091.JPG - 南澳  羅大春開路紀念碑

 

古碑後方的廟埕上,也放置了一些晉安宮改建時拆除的舊廟楹柱,

多半殘破不全,徒留著寂寞。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