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317149.JPG - 佳冬  昌隆村  戴家古厝  (一)

佳冬、新埤兩鄉的祖先由濫濫庄,沿河到現在的左堆開庄,據說是先到現在南州附近的南埔,

和閩南人一同居住,居住幾年間,客家人增至幾十戶後,感覺文化語言差異諸多不便,

於是沿著當時的「北岸河」到了現在的新埤鄉南豐村 (舊為南岸村) 落地生根。

 

PC317126.JPG - 佳冬  昌隆  戴氏宗祠PC317151.JPG - 佳冬  昌隆村  戴家古厝  (一)PC317127.JPG - 佳冬  昌隆  戴氏宗祠
PC317150.JPG - 佳冬  昌隆村  戴家古厝  (一)

 

由南岸庄才開始拓展到打鐵庄 ( 因有打鐵寮 ) 、建功庄 ( 朱建功開庄 )、昌隆庄 ( 戴昌隆所有地附近 )

茄苳腳庄 ( 佳冬) 乃至新埤庄等各村庄。

 

PC317128.JPG - 佳冬  昌隆  戴氏宗祠PC317130.JPG - 佳冬  昌隆  戴氏宗祠PC317149.JPG - 佳冬  昌隆村  戴家古厝  (一)
PC317129.JPG - 佳冬  昌隆  戴氏宗祠PC317132.JPG - 佳冬  昌隆  戴氏宗祠PC317131.JPG - 佳冬  昌隆  戴氏宗祠

北岸河在當時是內社溪的下游,水流量很大,常鬧水災,

因此當時的墾民就在南岸上游種樹以保護堤防,作用近似今日的防風林。

此舉非常成功,不但抵制了洪水,甚至後來河流轉道南邊成為砂崙河,不久後又沖闢了現在的新埤河。

因此在北岸河、沙崙河河床的堆積下變成一片可耕作的旱地,新埤區墾植面積增大。

 

PC317133.JPG - 佳冬  昌隆  戴氏宗祠PC317134.JPG - 佳冬  昌隆  戴氏宗祠PC317135.JPG - 佳冬  昌隆  戴氏宗祠
PC317148.JPG - 佳冬  昌隆  戴氏宗祠PC317147.JPG - 佳冬  昌隆  戴氏宗祠

日後新埤河越來越大,終將新埤地區和佳冬地區劃分了。

幸好當時新埤佳冬地區的密林不多,拓荒較易,不久開墾出高達數千公頃的良田沃土,居民數萬。

 

PC317137.JPG - 佳冬  昌隆  戴氏宗祠PC317138.JPG - 佳冬  昌隆  戴氏宗祠
PC317142.JPG - 佳冬  昌隆  戴氏宗祠

 

佳冬因有海岸,小舟可以寄港,近海交通方便,是六堆唯一有海產之地,

新埤、佳冬兩鄉合稱為左堆………

由前面的說法可知,昌隆之名即當時入墾此地的戴昌隆名字。

顧名思義,此聚落已戴姓為主。

PC317144.JPG - 佳冬  昌隆  戴氏宗祠PC317145.JPG - 佳冬  昌隆  戴氏宗祠PC317146.JPG - 佳冬  昌隆  戴氏宗祠

戴氏宗祠位於庄內中心,重建於日治時期的昭和10(1935),供奉原鄉嘉應州鎮屏縣開基始祖戴玉麟,

戴玉麟的後裔在桃、竹、苗縣最多,昌隆為次……..

戴姓遠祖為漢朝經學家戴德,訂註禮記八十五篇,號曰大戴禮,

其從子聖註禮記四十九篇,號曰小戴禮,故戴家堂號曰註禮堂。

本祠堂建築宏偉,前堂高翹著燕尾,上加雙龍,很為獨特,不難看出曾為官宦人家,

清代時,鳳山縣戴家曾考中文武雙秀才。

日治期間的明治大正年間,台灣仕紳列傳中有戴阿丙,戴望春等人。

戴玉麟蒸嘗派下五房財丁旺盛至今……

 

PC317136.JPG - 佳冬  昌隆  戴氏宗祠

PC317143.JPG - 佳冬  昌隆  戴氏宗祠

 

光復後戴昭貴曾倡議重建昌隆五谷神農廟,

並提供土 地給莊民植蔗,收入再歸廟,直到建成。

PC317139.JPG - 佳冬  昌隆  戴氏宗祠

PC317140.JPG - 佳冬  昌隆  戴氏宗祠

戴氏祠堂註禮堂為二進式左右護龍,優雅的燕尾脊線飛揚於天際,

正紅色大門搭配棕磚與黑瓦,簡約而典雅……..

 

宗祠兩翼的過水廊前門,上方有泥塑山牆,

此是該建築最具特色的部分。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