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防禦府城,清廷除允許建城之外,也駐兵防守。
桶盤棧在歷史上曾以「桶盤棧汛」出名……..
汛塘是清代統治台灣的最末稍的機構,汛比塘大,汛可以在自己的管區中又布置若干個塘。
用現代的眼光來看,塘大約等於班,汛則有一個排的兵力,當時可能建有柵欄,檢查通過的行人。
清朝政府在府城以南由鎮標營設有中港崗汛、舊社汛、桶盤棧汛三個汛駐防。
桶盤棧汛成為防守府城正南方的軍事要地。當時桶盤棧汛駐有三十名的士兵。
朱一貴後再經過六十五年,又發生林爽文事件(1786),林爽文從中部打到台南附近的大穆降
( 大目降),與莊大田相約合攻府城。那時台南木柵城池仍然不夠牢靠,不足以抵禦外兵。
所以天地會林、莊軍出現時,府城無城垣可憑,人心非常脆弱,
有錢人紛紛租船,準備逃往安平,一夕數驚。
最後,遊擊蔡攀龍領澎湖兵七百人屯小南門 桶盤棧備戰。
莊大田跟清兵就在桶盤棧大戰,結果莊大田兵敗逃回鳳山。
桶盤棧解救了府城之危……….
清同治(1862)以後,台南府城的市街往南移,越過開山王(鄭成功廟),逼小南門 (小南)。
行旅大部分都進入府城住宿,桶盤棧乏人問津,它的黃金時代不再。
既然棧不成棧,於是改名「桶盤淺」。
大南門外自古即為漢人墓區,乾隆40年(1775)知府蔣元樞於魁斗山附近設南壇義塚。
指的就是桂子山這一帶;不過,這偏遠郊區很多是墓葬區,就是一般俗稱的「鬼仔山」,
後來才取諧音為「桂子山」及「貴子山」,
瀨口社的竹溪一帶,當時是沙丘,不利耕種,慢慢發展成台南府城的墓地 ……
也就是今天的「南山公墓」。
敕封黃門蘇太夫人守娘墓,雖為民國重修。
然從其形制規模,以及望柱上石獅及刻字,應是座古墓無誤。
燈號埔錦應是指石獅鋪錦,
鋪錦俗稱埔仔,因原先村民在前埔山坡一帶建屋居住而得名,
前埔山其實是村中一處小山坡,故又稱前坡。
清代,鋪錦黃氏不斷遷居臺灣,主要聚居於彰化縣鹿港鎮泉州街、菜園一帶。
該村曾用名埔錦取名,故别稱埔錦村。 明、清屬十七、十八都。
今隸屬于福建省泉州晋江市龍湖镇,東北北石狮市交界。
墓手兩側的石燈應是後來所加,有些不搭。
望柱上刻有黃蘇守記字樣。
初不知其來由,
後來對照墓碑上的名諱才略有所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