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厝地區以南及昔日鹿港第一公墓所在,此處為大多數鹿港先人歸葬之所。
墓區之內有不少鹿港知名人士、重要仕紳的墳墓(如 : 莊士哲、莊太岳、許肇地、郭振英等),
也有附近地區重要姓氏的祖墳所在。(如: 瑤林許、崙峰黃、湖山蘇…..等)
( 顯祖妣 黃媽 閨聰娘 號淑萍 梁安人之佳城)
( 顯妣 號淑惠 黃媽林孺人之佳城 )
據黃氏大宗譜載,以陸終長子昆吾之子高,為一世祖,
又云十三世石,佐周有功,賜姓為黃,世居江夏(今湖北雲夢),
從此繁衍各地,族人遂以「江夏」為郡號,
而後遷河南固始,至六十八世黃珣即徙江西信州,七十三世黃志,由信州遷福建邵武:
八十六世黃肅生四子,分居福州及江西南劍,
九十五世黃久隆生三子,長黃江居晉江,支分南靖,次黃元居建寧,移漳浦,支分平和:三黃詔居平和,支分詔安及潮州,
九十五世另有黃久安亦三子,三子建聯遷河南固始,適值金亂,又徙杭州,遂為杭州著姓,支分漳浦、饒平、陸豐等地。
又據文水派黃氏族譜載:先世居河南固始,至晉南遷入閩,分傳兩支,黃岸居莆田,黃崖遷泉州,
崖子守恭後裔分居南安、惠安、安溪、同安、詔安。
崙峰黃氏據考即鋪錦黃氏,乃宋代時由惠安錦田分派至石獅鋪錦村之黃姓支派。
鋪錦俗稱埔仔,因原先村民在前埔山坡一帶建屋居住而得名,前埔山其實是村中一處小山坡,故又稱前坡。
清代,鋪錦黃氏不斷遷居臺灣,主要聚居於彰化縣鹿港鎮泉州街、菜園一帶。
據稱,早年在鹿港泉州街曾有一條小巷命名為鋪錦巷,泉州街集英堂奉祀的神明香火也來自龜湖鋪錦村,
鋪錦成為遷台黃氏族人的主要堂號。
晉南七首塘指沿塘、沙塘、芙蓉塘、洑田塘、古宅塘、龍塘和龜湖塘,分佈于現在青陽、羅山以至石獅一帶。
龜湖,俗稱歸湖,原隸晉江,現為石獅市管轄,龜湖塘是七首塘中最大者。
龜湖塘畔有吳、黃、林、蔡、蘇、鄭六姓,按規就六族內選舉輪為陂首,三年一替,以主持塘規,管理水利。
崙峰可能意指前埔山,僅使用在燈號 ?
據晉邑湖山蘇前蘇氏家譜一名推論,湖山蘇氏應衍自於蘇前。
經查晉江一地行政區劃,於羅山街道下有蘇內及蘇前等村,
遷居鹿港的湖山蘇氏應即衍自此處吧 ?
羅山鎮位於晉江中部,鎮因山而名。羅裳山為泉郡清紫朋羅四大名山之一。
據道光《晉江縣誌》載:唐末詩人羅隱曾浪跡到此,畫馬於此山石壁。
距泉州市區南門外19公里的蘇內村,
有一座萬山峰,又名萬石山、華表山,為僅存完整的摩尼教遺址。
明代晉江人何喬遠《閩書•方域志》云:華表山「兩峰角立如華表,山背之麓有草庵,元時物也,祀摩尼佛。」
《晉江縣誌》載:「華表山在五都,距城南四十里,雙峰角立如華表,然麓有草庵,元時建祀摩尼佛。」
因古用草構屋,故曰草庵。
而世界僅存的摩尼教石雕佛像,
則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周氏宗祠愛蓮堂建於清同治六年(1867),堪稱伸港地區最古老的建築物。
祖籍福建泉州府晉江縣十六都西州鄉的周姓宗族,在嘉慶年間,全族遷移到本鄉泉州厝庄後,
供奉大陸宗祠祖先的牌位。
泉厝村自清代開墾以來,與泉州村合稱為泉州厝庄。
早期開墾以周姓為大族,依文獻記載雍正初期 (約1724),福建省泉州府晉江線普治線十四都為頭岑下
一系周應滿來些開墾定居,是本地最早自大陸移居過來的居民。
嘉慶年間福建省泉州府普治縣十六都西洲都西洲鄉溪洲系頂二房一系周朝茲、周道背等一族來此墾居。
由於周姓岑下一系和頂二房一系全為泉州籍,約佔當時全庄人口九成,村莊稱為泉州厝。
另一說法,由於全庄都姓周,採「全周厝」諧音命為庄名。
至日治時期因人口眾多,泉州厝分為南泉州厝(保正周枝正),協商決定將南泉州厝改稱泉州,
北泉州厝改稱泉厝,而得今日之村名。
周姓以愛蓮為堂號,
主要以其先祖周敦頤愛蓮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