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9272586.JPG - 石井  古山傳統民居

石井古山洪氏 始祖菊軒,宋太平興國年間由仙遊遷入

南安石井古山村洪氏淵源,據古山洪氏二十五世裔孫,乾隆壬寅年賜進士出身奉政大夫

判河南陳州事洪應心為《洪氏族譜》作序云: 始祖菊軒公爰始度地古山而卜宅焉。

其所出自世遠莫詳……….。

P9272543.JPG - 石井  古山傳統民居P9272544.JPG - 石井  古山傳統民居P9272545.JPG - 石井  古山傳統民居
P9272548.JPG - 石井  古山傳統民居P9272546.JPG - 石井  古山傳統民居

考舊譜有云,明正統九年,八世祖樸山公墓被倭挖開,見志銘云:祖仙遊人也。

又萬曆間,李南黎先生作肖石公墓誌銘亦云:其先世光州固始,遷閩興化之仙遊,至始祖菊軒公遷南安之古山。

合是二者觀之,則公之來自仙遊宜為可據。

吾祖之家于古山,約其年代當在太平興國之間………..

P9272550.JPG - 石井  古山傳統民居P9272553.JPG - 石井  古山傳統民居P9272552.JPG - 石井  古山傳統民居P9272551.JPG - 石井  古山傳統民居P9272577.JPG - 石井  古山傳統民居P9272576.JPG - 石井  古山傳統民居

按 : 洪應心  名鵬,字星元,號華圃,諡朴庵,南安市石井鎮古山村人。

幼聰慧,十一歲讀左傳、四書等,過目不忘。第以家貧,只得白日課學子,晚上自溫書,至乾隆壬申登進士。

適父喪,在家設館授徒,後任南陽武縣縣令,會黃河決堤,應心率軍民日夜搶修,又開倉賑災。

P9272573.JPG - 石井  古山傳統民居P9272572.JPG - 石井  古山傳統民居P9272549.JPG - 石井  古山傳統民居

任職期間,政績斐然,甚得乾隆器重。奈因水土不服,母老妻亡故,無心仕途,告假返鄉,開館授徒。

其門生遍及閩南,是東南沿海頗有影響力之導師。

P9272582.JPG - 石井  古山傳統民居P9272581.JPG - 石井  古山傳統民居P9272583.JPG - 石井  古山傳統民居P9272578.JPG - 石井  古山傳統民居P9272580.JPG - 石井  古山傳統民居

古山村洪氏自始祖傳世至今三十有五,全村500余戶,人口2000余人,而世代分居外地者,子孫繁衍昌盛。

十二世祖大宣教分居同安西門外崗頭、古山等36個村,人口7000余人。十二世祖三宣教分居晉江龍窟(洪窟),人口數千人。

十五世祖南圃公為父報仇,發配廣東赤坎,亦繁衍不少。

P9272592.JPG - 石井  古山傳統民居P9272591.JPG - 石井  古山傳統民居
P9272593.JPG - 石井  古山傳統民居

P9272589.JPG - 石井  古山傳統民居

P9272590.JPG - 石井  古山傳統民居

十六世祖忠衍公分居安海西河境,人口數百人,二房何世何公分居安海土地公巷。

十七世祖新山公分居溪尾鎮山(後樓),人口數千千人。

十八世祖隱齋公、成齋公分居同安馬巷街、上元街朱王公宮邊,人口數百人,二房何世何公分居水頭後房,人口百人。

又分佈于我國的台灣、香港、澳門地區,以及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等地,人口數百人。

 

P9272549.JPG - 石井  古山傳統民居P9272594.JPG - 石井  古山傳統民居P9272599.JPG - 石井  古山傳統民居

古山洪氏歷代賢達輩出。

十一世祖東齋公,宋蘇州府教授。

明代,篤履公、虎臣公、梅性公、堯望公等為邑庠生,洲居公貢生。

P9272602.JPG - 石井  古山傳統民居P9272603.JPG - 石井  古山傳統民居P9272600.JPG - 石井  古山傳統民居P9272601.JPG - 石井  古山傳統民居
P9272547.JPG - 石井  古山傳統民居

清代,應心公賜進士奉政大夫,圓南公為敬士大夫,文肅公為舉人,宜齋公為南澳總兵,

謙讓公為武舉人,器齋公、肇祥公歲進士,關觀公授受公百總,周鳴公為大學士,

聚園公、欽明公、欽崇公、行善公、克亮公、懋德公、香圃公、斯閱公等為邑庠生。

P9272595.JPG - 石井  古山傳統民居P9272597.JPG - 石井  古山傳統民居P9272596.JPG - 石井  古山傳統民居P9272598.JPG - 石井  古山傳統民居

民國時期洪應百擔任師團副官、黃埔軍校泉州同學會會長。

泉州市政協委員洪性願法師,旅居菲律賓,信徒數千人,主持性願寺。

已故愛國華僑洪載德,則曾擔任中僑委委員一職。

P9272586.JPG - 石井  古山傳統民居

 

同安洪氏古山衍派 , 即是由南安(市)石井古山十一世祖東齋公長子大宣教洪源(十二世)

到同安縣霞露外教場定居,創建洪氏大宗祠而茁壯;因源無嗣,由二弟松谷的次子體畴继承。

體畴生四子:

長子本俊,分居岗頭;次子本福,徙居長尾坑;三子本清,移居竹仔林、塔、林美外;四子本華,遷居古山。

時人稱之為— 同安四洪。

P9272584.JPG - 石井  古山傳統民居

P9272585.JPG - 石井  古山傳統民居

P9272588.JPG - 石井  古山傳統民居

P9272587.JPG - 石井  古山傳統民居

長房崗頭古山洪氏宗祠,長房本俊,分居崗頭后,

又分衍中山、坑仔口、莲花军营、杜橋等地,

衍成當地的大族……………..

0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