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歷史的長卷,青陽莊氏家族自宋代以來,綿綿瓜瓞,人才輩出。
走過莊氏家廟,映入眼帘的是門楣上一字排列的金字匾額,「狀元」「榜首」「會元」等匾額莊嚴氣派,
而其中「一榜三龍齊奮,五科十鳳聯飛」等聯語揭示了莊氏家族的恩榮與顯赫。
在《青陽莊氏族譜》之《續訓行義傳》里記載著:
「孝悌第一;和睦第二;安分勤業第三。」則是莊氏家族孝悌禮義、敦親睦鄰、勤儉持家的明證。
且《續訓起家傳》里所言:「戒酒、戒色、戒賭、戒斗。」
更是家規家訓之明確戒律,既體現了對族人的嚴厲約束,
又體現了促進社會和諧穩定的嚴格自律。
莊森(字文盛),莊國器之子,河南光州固始縣人。
唐光啟元年(885)由河南遷居泉州永春縣桃源裏。為莊嚴氏入閩始祖。
莊森派下,人才輩出。第九代孫莊夏(字子禮,號藻齊),宋淳熙八年(1181)登進士第,仕孝、光、甯三朝元老,贈爵少師。
封永春開國男食邑三百戶,贈紫金魚袋。宋嘉定十一年(1218)甯宗特詔,贈以泉郡舊學址辟為莊府;光宗欽賜莊夏祖父莊觀斌
墓地為錦鏽山(原名鬼岫山)。
莊森一支燈號原為天水,自此改為錦繡。
莊森,字文盛,名一郎,生於唐咸通四年(863),河南光州固始縣人。
光啟二年(886),隨其舅王潮率軍入閩。後樑開平元年 (907),王潮之弟王審知繼任稱閩王。
莊森分鎮於桐城(今泉州市),定居於永春縣桃源裏善政鄉蓬萊村,卒於後周廣順二年(952),享壽90歲,
夫婦合葬在永春縣桃源裏,為莊姓入閩桃源派開基始祖,
也為青陽莊氏肇基始祖。
南宋年間,莊古山與族曾祖父莊夏,由永春縣桃源遷居泉州郡城,莊夏居南門,古山居東門。
莊夏官至尚書,贈少師。古山亦官列廷署郎,後有明農之志,故辭官歸田。
其人精通風水堪輿學,遍歷山水之秀。見晉江青陽山水勝景,遂遷青陽買田置業定居于此,
被奉爲青陽莊氏開基祖。
莊用賓,字君采,號方塘;
嘉靖七年(1528)鄉試中舉;嘉靖八年(1529年)登進士。
授行人,官升至刑部員外郎。後因遭到汪鋐忌恨,出任浙江按察僉事。之後抵禦倭寇進犯陣亡。
萬曆三十二年(1604年)贈太僕寺少卿。曾孫莊際昌。
莊際昌(1577-1629),初名夢岳,字景說,號羹若,又號羹元。
明萬曆五年(1577)生於泉安青陽,應試時改名際昌。萬曆四十三年(1617),中孝廉第九名;
萬曆四十七年(1619)會試、殿試皆第一 (狀元 )……..
天啟元年(1621),補授翰林院修撰,編修國史。後升為春坊左庶子,兼翰林院侍讀。
崇禎二年(1629年)病逝,贈詹事府詹事。
莊有恭(1713-1767),字容可,號淳夫、滋圃,廣東番禺縣人,祖籍晉江。
乾隆四年(1739)已未科狀元,授翰林院修撰。歷官侍讀學士、中丞、光祿寺卿、兵部右侍郎、
刑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兩江總督、太子少保,江蘇、浙江、湖北和福建巡撫。
乾隆三十二年(1767)7月病卒於福建任上,享年55歲。
狀元莊際昌所撰寫的
「自祖宗積德百餘年忠孝休聲貽我後;願孫子承家千萬世詩書文采向人前。」等楹聯,
以此勸勉後世子孫傳承優良傳統,知書達理,以文采示人。
莊氏家廟前的功名匾,
大抵就是這些裔孫所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