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灶位於泉州市晉江市西北的一個鎮,面積56平方公里,蘊含著豐富的瓷土資源。
以燒制陶瓷而得名,自西晉武帝泰始元年磁灶鎮開始燒制陶器,直至宋朝,該地的陶瓷製品揚名海外。
距今已有1700多年。是中國陶瓷發源地之一。
2000年6月18日,磁灶鎮被中國建築衛生陶瓷協會授予「中國陶瓷重鎮」稱號。
磁灶窯是宋元時期泉州重要的陶瓷外銷窯口。
窯址多分佈於梅溪兩岸,其中南朝窯址1處,唐、五代窯址6處,宋、元窯址12處。
最有代表性的是金交椅山窯址,2002年、2003年進行全面發掘,面積約1550平方米,
揭露、清理龍窯遺迹4座,作坊遺迹1處,
根據地層和遺迹的相互關係以及出土陶瓷器分析,年代為五代至南宋時期,
出土有青瓷和醬黑器,器形有碗、盤、碟、瓶、壺、罐、爐、燈、水注、執壺等。
磁灶生產的瓷器在日本和東南亞各地均有發現 :
日本的橫濱、長野、福岡、京都等地出土有磁灶童子山所產黃釉下鐵繪花紋盆,
蜘蛛山窯所產綠釉剔花器、龜形硯滴等。
菲律賓曾發現磁灶土尾庵所燒制的雙龍搶珠、纏枝牡丹花紋飾、綠釉軍持和黑釉軍持、
印紋碟、黑釉碟、黑釉刻花爐、燈盞等,
以及蜘蛛山窯的印紋碟、軍持、綠釉龜形硯滴等。
可見其歷史之悠久,以及分布之廣………
磁灶陶瓷業源于西晋武帝泰始元年, 晋江磁灶是一個古老而又充满生機的城镇,
因自南朝晚期1500多年来延續不斷燒制陶瓷而得名。
磁灶建陶至宋代時已遠播世界,距今已有1700多年,是中国陶瓷發源地之一。
改革開放以来,磁灶人繼承祖先留下得制陶技術,再次燃起燒陶大火,專業生產建筑陶瓷,
陶瓷建材行業得到了超常规跨越式發展,建陶產業初具規模。
磁灶成為與廣東佛山、山東淄博、河北唐山并列為全国四大建築陶瓷重鎮。
吳姓四溪派入閩始祖吳潛,號履齋,字毅夫,諡垂憲,安徽寧國人,生於宋慶元元年(1195),
中宋嘉定十年(1217)丁丑科進士第一,欽點狀元,歷任兵部尚書、吏部尚書、右丞相兼樞密使、
陞左丞相兼樞密使,封許國公。
潛生極、極生昭、昭生四子,衍傳四溪。
次子篤傳梅溪,分居磁灶,磁灶與霞浯吳氏宗親,即以梅溪公為共同始祖。
梅溪派吳姓分居村除磁灶主村外,分衍南安後房、榕橋、官橋、浯坑等,
在晉江的尚有安海梧埭、石獅祥芝錢山、池店東山、西宅等地……………
梅溪磁灶一世祖篤公,生子二,長觀者字仲璧,次子觀用。
篤公由南安黃龍分居晉江梅溪寶山以陶瓷為業,歷世浸淫詩書之澤,
元朝初年,積德累仁以維其家,由是聲譽益隆而奕葉愈盛,遂為梅溪吳氏之望族。
現磁灶多數子孫屬觀者(或曰仲璧)派下。
但最早在磁灶業陶的先民,並非姓吳,而是張氏、程氏,
在下官路雙溪口發掘的南朝古窯址內,古陶瓷有張金記銘文,
而在程坑宮出土宋,元陶瓷上,有程幹,程二,程氏工夫等銘文為證,
磁灶吳氏祖先,一世祖篤公(1221~1278),是在宋末元初才由南安黃龍遷入,
吳氏才開始在磁灶繁衍。
目前下官路地區,
是一個以吳姓為主的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