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算是福建最古老的城市也是中國廿四個文化名城之一,早在周秦時期即已開發,
三國時吳永安三年(260)開始設縣治,西晉時期大批中原人士入泉,帶來較具規模的開發,始有晉江的地名,
唐時(700)設武榮州,景雲二年改武榮州為泉州,從此沿用至今,
當時是世界四大口岸之一,海上絲路即由此開始………
泉郡天后宮 始建於宋慶元二年(1196),初名「順濟廟」。
明永樂五年(1407),鄭和奏請重修順濟廟,
永樂十三年(1415年)再次重修,並更名「天妃宮」。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感念媽祖有助清兵攻取台灣,更廟名為「天后宮 」。
泉州天后宮 是海內外建築規格最高,年代最早的媽祖廟之一,
台灣和東南亞的許多媽祖廟都是從這裡分靈的,
有溫陵天后祖廟之稱。
泉郡天后宮坐北朝南,占地1.8畝,是典型的閩南建築風格。
中軸線上為照壁、山門、正殿、寢殿、梳妝樓等主體建築,中軸兩側分布著東西闕(鐘鼓樓)、東西廊、
東西軒、涼亭、齋館等建築。
其中寢殿、東廊和涼亭為明代建築,正殿、石刻為清代物件,
山門則是近代1990年重修。
現在建築群還保存宋代和明清時代的木構建築,
1987年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正殿面闊五間24.6米,進深五間23米,為重檐歇山頂,屋脊裝飾華麗。
寢殿面闊七間35.1米,進深五間19.8米,單檐懸山頂。
天后正殿佔地面積635.5平方米,築於台基座,高出地面1米,
採用花崗岩石砌築,束腰處嵌有浮雕。
殿內木樑骨架,立於圓形花崗岩石柱上。門窗彎枋雀替,雕花精細。
托木部位有鳳凰戲牡丹等,表現女性神廟。
殿內油漆用鍾離及如意相間圖案,殿內礎浮雕,更是琳琅滿目………
殿頂築九脊重檐四面落水的歇山式,正脊是天后殿至高點,兩端五彩瓷型雙龍戲珠,造型精美。
四岔脊頭組合鳳凰圖案,背面作人物故事,配以麒麟等。
寢殿,地勢比正殿高出1米多,兩側突出部位設為翼享,左右齋館。
原置配神二十四司,現改為閩台關係史博物館。
館內收藏有大量珍貴的歷史文物和民俗文物。
近年來泉州媽和北港媽、大甲媽互動頻繁,
寢殿之後有一棟由大甲媽和北港媽資助重建的梳妝樓,
占地面積400多平方公尺,高二層,面寬七間,進深三間,於2003年9月落成。
建廟時特地用女性世俗的方式修建,是泉州天后宮建築群裏比較特殊的規制,
具有閩南建築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