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離宮二條城 (俗稱二條城) 原為織田信長所建,後為豐臣秀吉所繼承,因戰亂而毀。
現存的二條城是慶長6年(1601) 徳川家康作為保衛京都御所(皇宮) 以及提供德川家族上洛時的住宿而重建,
至今已有400年歷史。
慶應2年(1866) 第15代將軍徳川慶喜在二條城就任將軍職,
但是在隔年的1867年徳川慶喜在二條城的二之丸御殿発表大政奉還,
結束了持續300多年的徳川幕府。
二條城雖是徳川幕府在京都的據點,但也見證了德川家族興衰,日本由江戶幕府跨入維新持代的歷史轉類點。
二條城保存了日本桃山時代所遺留下來的繪畫雕刻和建築特色,
其中二之丸不但充分顯示了建築之美,其內部裝飾也精美絕倫。
城內還種有許多巨大的銀杏樹,
每到秋天時,城內就飄滿金黃色銀杏葉,如雪片般飛落,讓各地的遊客流連忘返。
二條城的本丸是重要文化遺產,二之丸御殿是國寶,城内是史跡,二之丸庭園被指定為特別名勝。
二之丸庭園與清流園等庭園在世界上也受到很高的評價。
徳川家康重建當初的二條城只有二之丸的部分,規模不大,城牆也很低,城河也很窄。
加藤嘉明等人建議擴大城河,傳說徳川家康說道,因為窄,才沒有辦法使長刀、不易駕船,而且可以提高火槍的正中率。
二條城建好後,德川家康初次進入,8年後的慶長16年(1611) ,德川家康在二條城內會見了豐臣秀賴。
寬永元年第3代將軍德川家光為了迎接後水尾天皇,在原有的二條城的基礎上進行了一次大規模擴張,
同時著手進行了對殿舍的裝修,便是今日呈現的全城風貌。
這次的大修築除了裝修原有的二之丸外,更在原有的基礎上加築了本丸和天守閣。
寬永3年(1626) ,天守、本丸和二之丸的建築正式完成。
二條城不但建起了東西約500公尺、南北約400公尺的高大圍牆,並挖有壕溝……….
徳川家康建設二條城真正的用意是要向皇室朝廷顯示幕府的權力。
但是徳川家康自統一全國之後,也沒有必要對天皇拋湄獻眼,所以自從第3代將軍徳川家光到京都以來一直到
第14代將軍德川家茂為止沒有一位將軍來到京都,而二條城也無人整理。
也因此,寛延3年(1750) 時由伏見城移到二條城的天守閣因打雷火焼,
自此也沒有再被重建。
1867年第15代將軍德川慶喜將政權歸還給天皇之後,二條城便隸屬於朝廷所有。
明治4年(1871) 改用為京都府廳。
隨後1884年二條城改名為二條離宮,1939年天皇下賜京都市政府,
並於隔年更名為「元離宮二條城」,正式對外開放。
唐門貼有金箔裝飾,在陽光照射下可以感受得出當年的氣派華麗。
除此之外,唐門上裝飾有龍、鶴等吉祥動物,令人約略體會得到當年德川幕府欲凌駕在天皇之上的野心氣勢。
西本願寺也有類似的唐門,但是在同時代的唐門屬二條城的最大。
此唐門被指定為重要文化遺產……….
明治26年(1893) 執行本丸御殿的移築等大改修。
本丸御殿建於弘化4年(1847) ,起先作為京都御所的桂宮御殿,於1893年移築到此。
本丸御殿被指定為重要文化遺產,
除了春季與秋季的公開期間以外内部不公開參觀。
被指定為國寶的二之丸御殿內部則大部分都可以參觀。
二之丸御殿的「大廣間」有四個房間。其中一之間與二之間是正式會見將軍的地方。
大廣間也是第15代将軍徳川慶喜昭集重要幹部發表大政奉還的房間。
二之丸御殿裡有3千以上的壁畫,其中954畫被指定為重要文化遺產。
圖畫有國寶松、老鹰、鳥等,全是由當時的幕府畫師狩野探幽為首的狩野派所畫。
天花板上也有花等雕刻,富麗堂皇。
此間御殿因曾經造訪過,
再因本次時間不夠,便未再入內參觀,
逕往後方的庭園參訪而去………..